如何始终保持自己,而不被环境所同化?

不止是环境,还有诸如时间,自身的惰性等等
--------------------------------------------------------------------------
个人的理解是,
能在人生的路上朝着一个个的既定目标行进,
而不是被身边的同伴以及人群所带跑。
但这样一来,似乎就免不了 孤独。
而对于我自身这样内心不够强大的人(相信大多数人也如此)而言,
孤独也就意味着会不断丧失能量,
如此为了获得前进的能量而去靠近“人群”,
此时便违反了开头的选择,也就有了题目这个问题。

已邀请:

浮生未半 - 暮觉乌巢鸟惊心 晓看花残窗外明 浮生未半心先死 无病呻吟又一天

推荐来自: 王健博 不闻不理不看 秋风暖暖 疾风三千里 Joey 山人更多 »

由惨痛的历史而言,不要为了特别而特别,真正让你有能量的是你真正该有的样子,不管是孤独还是合群,反过来说,只有持续获得能量的状态才是真正应该有的状态。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蛋清 Joey 魏晴晴 王山怀 道法自然

这个问题也是我当年遇到的问题。
只是没有题主想的这么早、这么深刻。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因素需要考虑:
 
1.首先要尽量全面地认识自己。
目的就是,明确自己的选择,要基本确定自己为什么这么选择。用本人不成熟的例子来说,这个前提很难!我本人是一个正在奔四的人了,回顾检视自己的人生,因囿于智商情商的限制,一路走来算是磕磕绊绊,一路反思不断修改不断成长。自己有时也在想,如果时光倒流,我会怎么走?结论是,还会这个样子!因为那时候的我决定了,就只能做出那样的选择,所以无所谓、没有必要、也不能后悔。在当下的时间坐标上问自己:我现在做的事情是对的吗?给自己的答案是:必须这么做。至于未来的结果是好是坏,自己要做好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的准备。
 
比如说,一个人,他通透一些违反他的性格和人生原则、但并不会触犯法律的、比较简捷的赚钱方法或者升迁方法,但他不想改变自己,不想把自己变成他不想变成的人,他觉得自己不能忍受成为那个样子,最终会无法直视和面对自己——这是他对自己的认识。那他就要做好在艰难道路失败后、坦然承受平淡现实的“顺其自然”准备。
 
“认识自己”,基本上很难,要不然德尔菲神庙也不会把这句话镌刻在柱子上。而宗教和哲学、心理学也把这个问题作为基本问题之一而孜孜以求、上下追索。我们芸芸众生也是在不断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一步步地深化对自己的认识。要知道,自己并不必然正确,更不会永远正确;别人也不会永远没有道理或者完全没有道理。
 
在这个问题上,建议题主设定一个时间,2个月、半年、一年都行,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在这个时间段内,结合着自己所做的事情,坚持不懈地审视、反思自己的心理状态、性格、修养、能力、需要弥补的知识点等等——既做自己又做一个旁观者,不断地逼迫自己做出一个又一个较为客观的自我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不断地更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什么事情、需要什么样的努力、大概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也有助于修正、确认自己的目标和路径。
 
2.关于孤独。
首先,孤独既是一个好东西,又是一个坏东西。要想真正地做点事情,即使不会完全孤独,也至少会需要一点有限的孤独。孤独会增加你有限的时间,孤独也有它内在的力量。同时,还要警惕孤独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人际关系的影响、心理健康的影响,也就是要明确底线、守住底线,明确之后心理上也就会轻松多了、会更清楚自己怎么走好。
 
其次,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并不必然导致孤独。孤独不是孤僻;保持自我独立性,与“同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并不必然矛盾。可能有时候囿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无力兼顾与平衡,那就需要突出重点,坚定地保持自我独立性,甚至有极端地情况——置亲朋好友的劝告于不顾,前提是你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去确认、确信自己的目标和路径。明确这种情况,会带来坚定的力量感,让你去超越孤独的压力。同时,只要还有余力、还有条件,还是要尽量去努力兼顾和平衡吧,在努力兼顾与平衡的过程中,有时会重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发现新的路径和方法,“走出自己”的好处之一就是:会让人更清醒、更开放、更全面。这难道不是更有利于稳健地走好路吗?
 
 
3.前进的能量来源。
前进的能量永远都来源于自己、来源于自己的确认和确信。别人带来的能量,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假象。有人给你支持,那是你的幸运。你可以努力去争取这种幸运,这是你应该做的。但没有人支持,你无权也没有必要去抱怨、去自我难受。我觉得我有点小小的资格这么说,因为我经历过这样的痛苦折磨。别人没有义务为我们负责,我们只能也必须去学习为自己负责。
 
另外,专家们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不能做自己感兴趣的、想做的事情,会严重压抑心理,甚至造成恶疾。有很多人选择了一座高山去爬,过程中很苦很累,但是他释放了自己的激情去成长,他感觉很快乐。这也是能量来源。
 
4.行动前的准备。
一是,开始一项行动前,尤其开始一项可能会有点孤独的行动前,最好去狠下功夫做尽量全面、深入的前期调研。现在互联网已经比较发达了,有很多现成的资源放在那里,只需要用点心思、花点时间去找出它、分析它,尽量地明确、细化目标、方案、路径。同时,有些事情可能还需要实地考察、体验,得出更为全面、直观的结论。如果没有时间,或者时间不充足,还要调整自己原来的时间部署,甚至要有很大的调整,但是一定不要省、不要姑息,因为可能会发现原来认识的一些盲点,也会更加明确、增加信心。
 
二是,即便觉得自己前期调研已经很全面、很深入,考虑得也已经很成熟了,也要做好随时调整的思想准备、现实准备。盲点永远会存在,大小而已;现实永远在变化,多少而已。因为按照题主的说法,这些目标一定不是简简单单能完成的。简简单单能完成的,也不算目标。但是,同时也不要苛求万无一失,世上没有万无一失,只问自己“尽全力了没有”就行了。
 
三是,拓宽整合的思路很重要。现代社会,变化这么快,可变因素这么多,没有谁能包打天下了。最好能边干边学习整合的思维,教育孩子需要整合左右脑的理性与感性,自我整合也是每个人“个体化”完善之旅的必经历程,用共赢的思维去整合可用的资源更可以利人利己。
 
总之,如果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人生就相当于已经早早结束了,后面的道路没有多大意义。(当然,能够洞明世事、知足常乐,开心地享受人生,也是人的一种福报,不过那是另一个话题了。)荣格就认为,人之一生,就是一直走在“个体化”的整合完善的道路上。人之一生,生理变化是一个抛物线,但心理变化曲线是一直向上的,直到生命结束。积极主动地拥抱这种变化,不是很有意义也可以乐在其中的事情吗?只要不偏执、不我妄就行了。一个人成年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为自己负责。当我们玩世不恭的时候,态度认真一点就好;当我们在心里面过于用力的时候,当成一场人生的游戏就好。
 
题主目标明确、思谋长远,积极考虑尝试过一种可把握的人生,比当年的我强多了。祝福你!
 

Oo2oO - 让世界更好一点儿。

推荐来自: Joey 不闻不理不看 氪星人 cy77

一只蚊子天天在你耳边嗡嗡叫,你会变得嗡嗡叫吗?被改变也是建立在认可的基础上的。
我属于那种很难被周边人改变的,或许就是因为我不认可他们的行为。寂寞真的是经常,但习惯了,也就没什么了。
坚持己见只是一开始很难。去年初到湖北,因为拒绝喝酒,被数落了一路,当时连直接辞职的想法都有了。然而到现在,只要有人倒酒,身边的人就会主动说,他是真不喝酒。只要你一开始不怕得罪人,别人自会认可。被你得罪的人也自会帮你宣传,让别人认可你。不然我被别人逼迫就范,岂不是他无能力。大人不是小孩子,不会因为一两个方面不合,就再也不理了的。


原答案:
不清楚你的选择是什么。但我觉得,只要你的目标不是太过宏大,是并不一定会起冲突的吧。
比如你的目标是早晨跑步,可能你身边的人都不会跑。初期可能会遇到阻力,但时间久了自会认可,甚至还会请求帮忙买早餐之类的。这会让你孤立吗?并不会。因为除了你的目标之外,还有其他许多可以互相关照的地方。你有你的目标,他们有他们的追求。道不同,却依然可是是朋友。

或者你是需要一个跟你一路的目标。如果是这样确实就难了。志同道合不是那么好遇见的。你只能把别处的关爱,力量转移你前进的动力。在这条路上我是孤独。然而我知道还有很多人虽然不跟我同路,但一直支持我,想到这些,孤独也就能减掉不少。

先这些。

lsn648693338 - 程序员/喜欢音乐

推荐来自: 不闻不理不看

我觉得题主困惑的核心在于内心不够强大。不负责任地说一句我对环境的理解:不要低估人群对自己的忍耐程度。
不信你换位思考一下,在你身边的朋友不开心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温暖的送出关怀或者识趣地给其一个自己的空间?其实别人对你也会的。所以该孤独的时候就孤独,但是度要自己把握好,就像题主自己说的,在能量不够的时候要及时地去人群中补充。
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奔跑时不应该是静止的,环境是动态的,你自身也是影响着这种动态的一个因素,要融入这种动态里面。生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两种选择。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