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绝对贫困人口,除了政府补助还有什么扶持办法?

绝对贫困人口是我国社会不能回避的问题,多见于边远、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和智力或身体残障的农村人口,做为社会群体,我们可以在金融领域为他们做什么?
已邀请:

Dawnjys - 总是乱侃一气脑洞巨大的死鱼头/政经社启蒙级选手/我老婆叫正绫

推荐来自: Joey ufo5260987423 森夏 徐老师 浮生未半 戒指达人更多 »

最近在做的项目就是关于贫困的,恰好刚整完理论梳理,简单说下我的看法吧

绝对贫困虽然每个地区/国家划定的具体有所差别,但是基本上通俗点讲就是怎么看都是很惨的穷人。
要解决绝对贫困必须找到致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是是有规律的;
首先需要参考以往的致贫原因理论。不喜理论的直接跳过看总结就行
关于致贫的理论有很多,中国的没怎么看过,但就西方来讲其演进大致可以总结出大部分致贫的因素。
以下按时间排序:
1、马尔萨斯的人口剩余致贫论

18世纪末提出的。他认为人的生存需要生活资料比如土地,因为自然可提供的总是有限的,所以人类的开放会使生活资料以算数数列增加;但是人的繁殖规律和这个是不一样的,因为性欲是一直存在的(那时候理论很朴素啊囧),导致人口是以几何数列增加的;所以人口剩余会越来越多,贫困会越来越恶化。
所以当然他主张的解决办法就是抑制人口增长,通过各种办法,包括道德教育,节育,晚婚抑制人口增长率;同时通过沉重劳动,战争甚至瘟疫来提高死亡率(科科)

所以这个老头的的基本思想很简单,就是人增长的速度比资料增长得快,所以人会越来越多,有一部分人就会吃不上饭,就是人多导致贫困。所以很简单,只要稳定人口数量就行,至于措施反不反人类什么的,人家才不管呢哼

2、马恩的剩余价值剥削致贫理论

大约19世纪中后形成。这个大家应该乱熟悉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祸根,工人创造的价值永远比工资多,所以工人总是拿不到自己应得的生活资料
解决办法太多了,列宁文集毛选邓论都是啊2333 自行找吧

3、福利经济学指导下的市场分配不公致贫理论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
简单来讲,人们以私有制市场来配置资源。市场是效率优先的,这一时期垄断资本主义在高潮时期,广大底层工人穷的叮当响;所以福利经济学认为,市场初次分配生产成果是不够公平的,需要政府进行二次分配。
[庇古在其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里有这样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福利的是:第一,国民收入的多少;第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进普遍福利的路径,
一是通过增加国民收入来增进普通福利。由于促使国民收入增长的关键是要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中最主要的就是劳动力,为了使劳动力合理配置,就必须给劳动者适当的劳动条件,改善他们的生活福利,使他们在失业、伤残、患病、年老、死亡时,能得到适当的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
二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增进普遍福利。基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认为在不减少国民收入总量的前提下,通过税收把收入从相对富裕的人转移给相对贫穷的人,就可以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改善贫困问题。] 
【1】

在经济学理论指导下的致贫分析明显比以前更加系统了,当然这可能也因为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时期,贫富不均问题愈加严重,所以理论相应就更切合时代。并且庇古绝对和相对两个方面都关注到了,这表明贫困是一个整体性和结构性兼顾的问题

4、“涓滴效应”理论

这是一个反贫理论,二战之后产生的。二战之后大家研究贫困的重心更多移到了贫困问题更严重的第三世界。
涓滴效应理论是以发展经济学为基础的,但是也是站在另一角度上分析市场的配置问题,只不过背景大不一样了。
一些发展经济学家通过对早期发达国家的增长问题和当时世界贫困国家概况的研究获得了两个发现。
第一个发现是:经济发展初期不可避免地存在贫富分化和不平等,虽然贫困十分普遍,但收入分配不公是有利于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的,随后贫困就会随着经济不断增长而减缓。
先增长,后反贫,这也是我国奔小康的主要思路,先说效率,效率完了再说公平。
第二个发现是:当时世界上大多数生活在绝对贫困中的人口存在于收入平均水平低的国家而不是收入分配方式极不平等的国家。据此得出结论认为,社会贫困与经济增长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增长是减少贫困的强大力量,而穷国发展有其必然的代价。

其实这个结论很流氓,就是站在第一梯队上去鄙视第二梯队的没本事,以及你出来混总是要还的。鄙视链顶端的发达国家在初期掠夺中可是一点代价都没有付出的,他们的经济增长靠的是本国资料的绝对增长,是通过对其他国的抢夺积累的。等到二战后他们都瓜分完了,第三世界都么有坑可以占了啊,每走一步都很艰难,自己有问题外部也没有广袤的殖民地供你使用,得到就要付出代价嘛。

所以这个结论虽然很流氓,但是看起来好像蛮有道理的。先发展绝对,再调整相对,想的倒是很好嘛。事实证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想以后不吃苦果,就要全盘考虑,不能短视也不能太远,不能太左也不能太右(跑题了,捂脸,拉回来

那如何解决贫困?如题,因为市场经济有涓滴效应嘛,收益成果会源源不断从上面往下渗透,所以发展中国家要反贫就要重建市场经济,然后就什么都不用管了(科科)

综上,致贫原因是啥呢?发展中国家,绝对贫困严重,那就发展经济把蛋糕做大啊。至于怎么发展,具体到微观是下个阶段的内容。

5、阿马蒂亚·森的权利贫困理论
以之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二十世纪60年代起提出的。
源于对涓滴理论的批判。合理分配当然不能只指望收益从上往下的渗漏,渗漏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在渗漏过程中相对贫困也会加剧。所以森作为一个印度人(╭(╯^╰)╮)是这样觉得的:
如果经济增长不能为穷人分享,不仅不能消除和减轻社会贫困,反而会增加贫困的积累和加剧社会贫富两极分化。而
穷人之所以未能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好处,主要源于社会的不平等。
不平等不仅存在于收入分配上,也存在于社会权利及能力和机会上。
所以,森通过对饥荒的系统分析发现,在实际生活中一些最严重的饥荒发生,“只是因为他们未能获得充分的食物权利的结果,并不直接涉及到物质的食物供给问题”,即“一个人支配粮食的能力或他支配任何一种他希望获得或拥有东西的能力,都取决于他在社会中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权利关系,”

所以这个理论觉得一个人之所以贫困,不管是绝对还是相对,都是因为其权利的匮乏,从各方面讲。

6、能力贫困理论
时期一样,代表人物舒尔茨和森。
[舒尔茨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认为贫穷的国家和个人之所以落后贫困,其根本原因不在于物质资本的短缺,而在于人力资本的匾乏,是缺乏健康、专业知识和技能、劳动力自由流动受阻、教育等高质量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但作为一种反贫困理论来讲,其最终形成是和随后贫困问题本身研究所取得的新进展是分不开的。在贫困本身的研究中,继“权利贫困”之后,以森为代表的研究者和国际组织提出了“能力贫困”说。认为贫困应被视为基本可行能力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对基本可行能力的剥夺可以表现为过早死亡、严重的营养不良(特别是儿童营养不良)、长期流行疾病、大量的文盲以及其他一些灾害。]【2】





以上理论就告一段落了。其实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些理论都各有侧重但是过于偏颇,关注于一个因素,但事实上决定它所关注的因素的往往是时代性/阶段性/地区性的人类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贫困问题
说它偏颇的,是站在这山看那山,站在今天看昨天罢了

理论的作用就是从一般指导具体,所以搜罗一下基本上能够影响绝对贫困的因素大概哪些,那么具体情况下有哪些因素,多大程度上起作用,进行升华和概念化,就更好解释了。
为了叙述更有层次,暂把影响是否贫困的因素分为环境和个体两个层面:

一、环境
(一)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地理特点、区位条件
其中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风水太阳潮汐都算)等
      地理特点包括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降水,河流水文等
      区位条件指地区区位,比如新加坡天生就有马六甲,不过这个和下面的社会环境有重合

(二)社会环境:
交通区位条件、人口情况、政治管理特点,经济特点,公共服务体系
其中交通区位条件和自然环境相依相成
      人口情况包括数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劳动力),增长率等
      政治管理包括国体,政体,当地行政区划,政策环境,决策制度等等等等
      经济特点包括货币体系,财政情况,产业结构或者发展模式,失业率通胀率,税收,消费等等等等
      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教育水平,医疗体系,福利等等
二、个体(家庭)
1、劳动力资源。家中或自己是否青壮年
2、经济状况。包括职业,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等
3、基本权利。医疗,教育,福利,住房,交通等等
4、精神状态。情绪状态,心理健康,文化匮乏等等(最后一个形容不太准确)



以上大概可以包含至少90%致贫原因,除了某些个别奇葩案例。所有现在的测量因子,小到你的睡眠质量,大到全球发展指数,几乎没有离的开的,都只是以上我们已有概念的一种延伸或总结或复合。
一般现实情况下要解决一个当地的贫困问题是不会考虑用前沿的测评体系的,除非足够笃定或者可靠 确信这个方案简直量身定做,一般情况下,还是会用最经典的概念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至于如何分析,判断准不准确,如何把握一个度,这就是决策人和顾问的问题了。
以上答主的答案都是针对某个区域或某个案例进行具体阐释的,硬要讲的话归于于案例分析,但要说方法建议要再上升一个层面。任何具体的问题都是各个因素交织而成的,有些就是一穷二白什么也没,那么就干脆不要抱残守缺,集体搬迁;有些地方则情况更加简单,就必然有可说可看的地方,一团乱麻必然有可解开的线头处。
关键是实际归实际,但如果没有先验的参考,个人经历有限就很难发掘更好的角度解决问题。思维的点一旦存在了,就有可能牵丝成线,从而克服重重困难,独辟蹊径,无中生有。



如果你觉得我只是简单的罗列一下没什么干货,内容泛泛,不必客气该关就关,但不接受无脑批评。如果批评,就请对问题有一定了解了之后再来喷,不然没有意义。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