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艺术界有「绘画已死」这个说法,而没有「音乐已死」「文学已死」?

问了几个学艺术史的朋友,基本都认同“绘画已死”这个说法,倒不是说绘画没意义了,而是绘画作为一门艺术,其技巧和理论已经基本发展到头,玩不出什么新东西了
 
为何同样的现象没有出现在其余艺术种类,比如音乐和文学上?是还没发展到那个阶段吗?如果是的话,其余所有艺术都将发展直至达到这个归宿吗?
 
 
已邀请:

卜生 - 文字工作者 | 艺术民工

推荐来自: 亦可喜 Kunkka 枝舟 Evia asayahaku Joey更多 »

“XX已死”的说法太多了。
我来说一下我自己的理解
 
当人们说XX已死的时候,意思大概是说,发展到了尽头,但是后续的衍生品得到了发展,或者从旁的枝干伸出来,发展成了另一个差别教大的流派。
 
“绘画”已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的。绘画逃脱不了二维的平面,写实的玩儿腻味了就抽象。再发挥也只能像苏东平或者朱金石那种近些年的探索,让2D的绘画变成了3D(大量使用颜料,让画面鼓出来,或者在画框上画),但总体也逃离不了这个画布。
再就是在绘画工具和绘画过程上进行创新,比如用机器蟑螂作画等等比较随机的艺术。
但,还是逃脱不了画布这个载体。从这个意义说他死了,我个人觉得是可以的。
 
所以,其他媒介的艺术大肆地发展了起来,比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新媒体艺术,等等。如果你把艺术看做是整体的话,艺术没有死,是绘画停滞不前了而已。
所以,现在很多人愿意把绘画看成独立发展的一个类别,自己玩儿自己的,很多时候不放到当代艺术的语境里去。
 
然后说一下“文学已死”“音乐已死”为什么没有更多地被提及。
其实这两个说法一直有的。
电影出来之后,就有人说文学已死。因为现实主义文学写了几页纸的内容,电影一个镜头就可以表现。电影的叙事性比文字强很多。所以文学才不得已朝别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各种写作手法。甚至近期有作家用emoji表情写就的小说。
如果从这个层面来说,文学似乎也死了,因为怎么变也逃不出【文学是用语言符号写就的作品】这个框架。
还有音乐也是,无数人哀嚎摇滚已死,可是摇滚以另一个形式出现罢了,而不是几十年前的形态罢了,形态变了,摇滚精神没变。
 
所以,死不死,完全是很主观的判断。
我觉得当今的主流音乐也算是死了,毕竟都是不断重复旋律、节奏、歌词的各种排列组合罢了。
但是从另一方面说,有人已经开始玩儿不一样的了,比如微分音乐,把音阶继续细分,扩大创作维度,再者比如Phil Niblock这种极简的蜂鸣音乐,十几分钟的单音轰鸣,只有细微的和弦微弱变化。
 
所以,还是那句话,死不死,是很主观的判断。
对我来说,真正的死亡是没有任何人在做,也无法复兴起来,也无法复刻。当然,这样的可能性非常低。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