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中的经验到底有几分真实?

除去网络小说,悬疑小说这种。努力营造真实感的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从它们之中汲取的经验到底是有用的吗?个人阅历很少,只从这些作品中深一点地看过世界,但不知道可信吗?

很难一概而论,大家可以举例,比如某某作品里的经验和你在生活里的经验是一致的。
已邀请:

冰镇火龙果 - 占星神棍,啊!

推荐来自: 目目老师

抛砖引玉,试图引诱出文学大佬。
 
现实主义小说比较完整的还原真实的社会风貌,人性情感。作者开了上帝视角的天眼,直言不讳条分缕析。我确实从里面学到一些东西、经验。
 


“浪漫主义小说创作表现出以下特点:在反映生活的态度上,强调以小说的形式表现作家的理想和 理想化的生活;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要求通过理想的生活画面刻画 理想世界中的理想人物”和
 
“表现主义小说,是以表现主观感受而著称的。他们的口号是“表现精神,不是描写现实”。竭力反对现实主义按照现实的本来面貌来描写现实的原则,主张表现外部世界在人的内心世界的折光。”
 
“现代文学强调表现自我,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理由,故事背景不明确,很难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语言背离传统”


 
这三种应该没什么经验可学。和现实主义比较像的有种叫新写实主义文学: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由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用理性关照一切,传统的叙述者大多采用的是高于生活、高于故事人物的视点。新写实小说的作家在对待生活和人物方面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他们的小说也就不再显示叙述者居高临下的姿态。方方的《风景》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小说中,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即那个夭折的幼婴,他宁静地观察自己的父亲母亲、哥哥姐姐的生活流水般地讲述他所看到、听到的故事。在这篇小说中,叙述者的智力判断力 、甚至人生的经验明显不如故事中的任何人物 。当然,《风景》叙述者的安排是新写实小说中一个极端、特殊的个案,但哪怕在《烦恼人生》、《一地鸡毛》这些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觉叙述观点的作品中,读者也很难感觉到叙述者或隐含作者高于印家厚、高于小林的地方 。 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已经不再凭借理性或理念的力量站到高处,俯视生活、俯视人物,而是放弃自己的思想武装,解除作者的特权走进芸芸众生,用下沉的视点去观察生活,观察作品人物的一举一动。”


这种类别的书应该更多是拿自己的经验来找到共鸣。没了作者指点,不易学。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