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的门阀政治是什么样的?

已邀请:

连归易 - 电气学渣 爱好政史地的工科青年 十年书虫

推荐来自: Joey 瑾遥

从头说起,两晋南北朝的门阀政治根源来源于两汉尤其是东汉,
跟随光武帝刘秀起家的地方大族因为刘秀对功臣的仁慈政策在东汉延续着他们的荣光,他们和其他一些两汉时期涌现的地方大族普遍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耳濡目染形成的儒家文化素养,相对寒门来说极易步入仕途。
到了东汉中后期,地方大族已基本上垄断了地方政权机构,并且出现了世代为朝廷公卿的显贵家族,例如四世三公的袁家和杨家,他们族大宗强,世代官宦不绝,被称为世家大族。显赫当世,具有极强的政治实力和号召力。
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时期,世家大族在三国魏、蜀、吴政权的创立上或多或少的提供了帮助或政治投机,投机成功的一些世家从中获得了十分可观的利益,为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随着魏、晋政权的和平交替,魏晋之际的高官显贵家族没有受到继任者的打击报复,且从世家进化成长为门阀士族。
九品中正制是门阀士族政治下特有的政治制度,它保证了这些士族政治和经济上特权的传递,也在门阀士族中划分了三六九等,构建了相对稳定的政治金字塔结构。妄图千秋万代,永掌权柄。

东晋政权是在流亡江南的门阀士族拥戴下建立起来的,门阀士族操纵政权成为东晋一代的政治特征(王与马,共天下可以体现出这些士族门阀的强大政治实力)。
门阀士族子弟凭借其家族地位进入仕途,寒门子弟难以出头。

但是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以及各“国”之间残酷的斗争环境,门阀士族得子弟在相对优越快活的生活环境中越来越丧失了他们的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大量有能力的寒门子弟受到重用,不能良好适应环境形势的门阀士族的政治地位逐渐衰落。
候景之乱对士族的血洗意味着南方士族的没落。
到了南北朝后期,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门阀士族都基本上退出了政治舞台。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