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bloodbath - 史诗级神经病患者、蠢癌晚期、想变胖的瘦子、对一切政治问题么有热情、擅长提供无价值答案
推荐来自: 一只爱戴帽子的熊 、秋风暖暖 、氪星人 、qingtian 、连归易 、亦可喜 、张沇 、风木羽林 、瑾遥 、霁雪更多 »
连归易 - 电气学渣 爱好政史地的工科青年 十年书虫
推荐来自: Joey 、瑾遥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论道客服,有疑问可私信咨询,或者发送邮件至yikexi@lundao.com
2 个回答
bloodbath - 史诗级神经病患者、蠢癌晚期、想变胖的瘦子、对一切政治问题么有热情、擅长提供无价值答案
推荐来自: 一只爱戴帽子的熊 、秋风暖暖 、氪星人 、qingtian 、连归易 、亦可喜 、张沇 、风木羽林 、瑾遥 、霁雪更多 »
首先,东晋由于政治局势的变化,形成了马王共天下的局面,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在西晋末期的权利斗争格局中司马越与琅琊王氏的合作,后司马越死,但其在江南地区的经营一直是与王氏合作的,直到后来司马睿南渡,双方由于东晋本身前期经营的缘故,存在着一种“皇帝与门阀共治”的权利格局,但是双方的合作并不是一直很和睦,其中也有比较多的龌龊,甚至家族内部也有比较龌龊的时候,就其原因而言,双方的合作是基于政治利益的合作而非共同的政治愿景,甚至东晋作为一个朝代的建立也有一定程度上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笼子里”风险分散意识。
第二,在司马氏和王氏提前经营江左时,也比较依靠当时江左的望族,这是东汉遗留的历史原因,主要是东汉的社会整体构成让各地望族掌握了比较多的社会资源,然后在魏晋时期基本上平民阶层脱颖而出的概率比较少,在这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是名家望族占有了极大的社会资源,这种社会资源既有物质上的,也有人才上的,各名门望族们也出于自己家族的利益考量也加入了各不同的势力(不否认有许多人有较为单纯的目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司马夺位,基本上,司马夺位也是有很多豪强支持的,所以说,纵观两晋,皇权建立本身就有着比较明显的先天不足。
第三,鉴于还没看完我上面提到的这本书,对门阀政治如何衰落我也说不上很多,但就我看书的进度而言,是有一点可以成为门阀政治衰落的原因(可能并不是主要原因),在北方战乱时,其实还是有很多未南渡的士族以及汉族形成了有效的军事力量,这些军事力量出于种种原因和东晋当局取得联系,而东晋当局也出于要抑制“门阀”的考虑(更明确的说是部分出于,拖延症害死人,我没看完书,强调强调),采用了大量的此类力量,妄图双方的力量相互制衡,但后来基本上证明是玩砸了,双方的斗争比较形成比较严重的内耗,然而作为基本盘的南方政权(作为整体的南方政权)也许并没有在这种内耗中得到实力的提升(相比北方政权而言),这也是门阀政治逐步衰落的原因吧。
最后,希望能有对这段时期历史比较熟悉的朋友们详细的讲解一下,我也前排占个座位学习。
连归易 - 电气学渣 爱好政史地的工科青年 十年书虫
推荐来自: Joey 、瑾遥
跟随光武帝刘秀起家的地方大族因为刘秀对功臣的仁慈政策在东汉延续着他们的荣光,他们和其他一些两汉时期涌现的地方大族普遍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耳濡目染形成的儒家文化素养,相对寒门来说极易步入仕途。
到了东汉中后期,地方大族已基本上垄断了地方政权机构,并且出现了世代为朝廷公卿的显贵家族,例如四世三公的袁家和杨家,他们族大宗强,世代官宦不绝,被称为世家大族。显赫当世,具有极强的政治实力和号召力。
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时期,世家大族在三国魏、蜀、吴政权的创立上或多或少的提供了帮助或政治投机,投机成功的一些世家从中获得了十分可观的利益,为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随着魏、晋政权的和平交替,魏晋之际的高官显贵家族没有受到继任者的打击报复,且从世家进化成长为门阀士族。
九品中正制是门阀士族政治下特有的政治制度,它保证了这些士族政治和经济上特权的传递,也在门阀士族中划分了三六九等,构建了相对稳定的政治金字塔结构。妄图千秋万代,永掌权柄。
东晋政权是在流亡江南的门阀士族拥戴下建立起来的,门阀士族操纵政权成为东晋一代的政治特征(王与马,共天下可以体现出这些士族门阀的强大政治实力)。
门阀士族子弟凭借其家族地位进入仕途,寒门子弟难以出头。
但是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以及各“国”之间残酷的斗争环境,门阀士族得子弟在相对优越快活的生活环境中越来越丧失了他们的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大量有能力的寒门子弟受到重用,不能良好适应环境形势的门阀士族的政治地位逐渐衰落。
候景之乱对士族的血洗意味着南方士族的没落。
到了南北朝后期,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门阀士族都基本上退出了政治舞台。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