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的习惯会妨碍深入阅读习惯的养成吗?

已邀请: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asayahaku Evia bing 程潇瑜 撄宁

个人观点是:在“已经建立个人知识树”的情况下,碎片化阅读不会影响深入阅读习惯的养成
 
其中,关键点是:是否已经建立了个人知识树???
 
1.什么是知识树?
 
知识树,就是一套系统化的知识。
 
可以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围绕个人的专业、职业、事业形成的一套知识系统;二是是围绕个人兴趣、性情形成的一套知识系统;三是围绕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一套知识系统。
 
这三类可能交叉,甚至可能都有涉及。总之,每个人的知识树都是不完全一样的,就像每个人的性格一样,这是一个个性化的概念。
 
2.知识树与碎片知识的关系
 
一个人一旦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知识系统,也就意味着这个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方法,以及吸收、运用新知识的习惯路径。一旦遇到碎片化的知识,他就会自动运用他的知识系统来思考、评价、检验、储存这个“碎片知识”;最重要的是,他能迅速地判断这个“碎片知识”有没有用,并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中,让自己的知识树枝繁叶茂。也就是说,他能把“碎片知识”变成滋养自己知识树的“肥料”,促进他的深度阅读、延伸阅读、关联阅读;反之,他也能迅速剔除无关的、不适应他的“碎片知识”,从而不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
 
一个人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树,他吸收再多的碎片知识,也产生不了聚合催化作用。那些“碎片知识”在他那里只不过是孤立的单个碎片而已,听起来可能非常高大上,但是根本没有经过他自己的思考转化,只不过是可供随口一说、拿来显摆的东西,没有实用价值。更何况,现实中的很多听起来都有道理的知识,根本上就是相反的;但是,这些相反的知识,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也都是成立的。如果没有知识树,没有经过深度思考、辩证,很难正确理解和应用。
 
3.碎片知识如何导向深度阅读
 
碎片知识,往往只是一个简单的结论、一个随意的情绪,很难应对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但是,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碎片化阅读也可以导向深度阅读。重点是: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而不仅仅只是似是而非;要养成扩展的习惯,而不仅仅只是被动接受。比如,对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树的人来说,看到了一个关于职场问题的碎片知识,那就从这个点出发,去搜集相关的知识、专家的意见,再加上自己的深入思考、现实对照、逻辑推理,就大体可以形成一个初步的职场知识体系;然后在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知识,或者体验,个人就可以进行思考、验证,不断修正自己的职场知识系统。再比如,很多看到一些关于职场残酷、虐心的理论之后,会油然感觉职场很可怕;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职场永远是绕不开的现实,那些残酷竞争的职场知识只会让人倍感疲惫;如果能和人生意义、社会价值、人际关系、情感心理等知识结合起来,会获得更宽广、更舒心的应对方略,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
 
总之,深度阅读很重要;在养成深度阅读习惯的基础上,“碎片知识”就可以“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其所伤”。如果没有深度阅读习惯,说明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树,“碎片阅读”很容易走上歧路。最后,仍然建议,最好在养成深度阅读习惯后,再去广泛接受碎片知识,并注意警惕别被“碎片知识”牵着鼻子走。

苏三

推荐来自: sun 氵氵流星ol Joey

我觉得碎片化的阅读不会妨碍深入阅读习惯的养成。
 
不得不承认的是,深入阅读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阅读方式,一定程度上需要静心思考,在当下依旧是少数人的坚持,并且深入阅读的书籍之种类、范围都不会很广,特别是对于个体而言,选择去深入阅读的书籍可能依据彼此的喜好、经历而大相径庭,碎片化阅读反而在阅读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以迎合绝大多数人的喜好,从而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1、碎片化阅读是现阶段的主要阅读模式。随着现在移动设备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各色各样的信息汹涌而至,快速填补了我们生活中的间隙时间,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并且能预见的是,在将来碎片化阅读依旧是主流的方式。
2、碎片化阅读一定程度上也为深入阅读提供了推荐、筛选的功能。很多微信平台、微博都会推荐一些年度热书好书,这成了我了解一些好书的途径之一,从推荐理由中我可以选取一些作为未来一段时间里的阅读书目。
3、碎片化阅读期间也能接触到一些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的内容。这里阅读平台的选择十分重要,质量较高的平台能帮你筛选内容,推荐质量高的文字。
4、阅读确是一种习惯,而并非所有人都能一下子爱上深入阅读,没有一些兴趣的累积很难培养起来。而碎片化阅读的过程中,兴趣是一大助力,而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读者是能甄选内容的真假,善恶的,这就为他们以后选择深入阅读某一类内容提供了前提。
 
 

风木羽林

推荐来自: Joey 魏晴晴

还是老规矩,以个人体验回答问题。
碎片化阅读,对我来说主要是指微博知乎论道乃至QQ空间微信朋友圈之类,特点是都不长,而且内容浅显易懂,指向明确,并且,在我看来,碎片化阅读,不如叫做碎片化读写。
仅从阅读的角度来说,优点毋庸置疑,节约时间,更快地获得更多资讯。我有时早晨从食堂到教室的十五分钟几乎就可以知道过去七八个小时之内所有的可以称得上大事的事情。但是这并没什么用处,这种快速阅读并不能让我消化吸收我得到的信息,几乎就是通过那短短几十字和评论补充做一个大致了解。长此以往,就越发依赖别人的判断,反应能力都退化了。
而且,这种阅读让我面对大部头的东西时候表现得很没有耐心。几年前的我自己读书的时候可能还会感受一下环境描写,现在的我除非很刻意,读小说基本就是很快地去读剧情了。
再说说写,这是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发微博也罢,回答问题也罢,对于我这样的手机党来说,很少会是长篇大论,这就导致我写很长的东西的时候很无力。我印象很深刻的大概是下面几件事。
生活中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要写进日记里,居然习惯性的两行写完了,过了半个月翻出来看看,趣味全无。
一年半以前我写一部小说,所有人读完之后感觉都是,每段写得都还好,但是放一起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写选修课论文,列提纲时候尚能思路清晰,等行文时候基本逻辑混乱不知所云。
这是也算碎片化读写的另一个弊端,摒弃了过多细节,短篇幅导致叙事简略,段落衔接变的不必要,说理基本只阐述提纲,论述过程被忽略。
 
总之我现在也在尽力去改变这种状况,比如有时间的时候尽量慢慢地,像赵七爷读三国一样的细读一些书,少发微博多写日记。其实碎片化是个趋势,毕竟现在有些名教授做讲座时候也在提倡利用碎片化时间读论文摘要之类。
孰优孰劣,也只能自己选择了。

昨日小楼 - 猫科动物/7年HR/电影,汽车/深度网络使用

推荐来自: Joey 二月未央

先说观点,我认为碎片化阅读和深度阅读只是个体针对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对象采用的不同方式,既然只是个体对不同对象和环境变化采用的方式,我觉得碎片化阅读对深度阅读影响不大。但是会对深度阅读的习惯养成以及个体的兴趣,爱好会有一定影响,因为习惯和爱好往往取决于环境。
举个哲学不算恰当的例子吧。
世界观决定了方法论,而方法论反映了世界观。 所以,方法论可以体现世界观,并不能影响世界观。
现在的各种媒介输出的信息量是如此之大,我们已经不可能按照深度阅读的方法去接受那些海量信息了,碎片化阅读是一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应运出现的应对方式,是合乎情理的,也将是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流阅读方式。
这种阅读方式的利,这个不赘述了,我们可能每个人都有体会,你买个早点等个地铁就知道白宫发生了什么。
这种阅读方式的弊,我主要说一下吧。短期接触大量的不同通道的信息,会让人对信息缺乏深度,有效性,持续性的关注,不同的门户每天的热门,即使是不小心爆出来就需要被删帖的“热门”在我们的眼球和心中的存在期又有多长?长期的这种碎片化阅读,我们和同事,朋友之间的交流也会变成浅层面(以各种“热门”“梗”“段子”为主),会对我们兴趣,爱好产生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长期处在这种方式下,会感觉到疲惫,麻木以及心浮气躁。
为什么我说对深度阅读本身产生的影响不大呢?既然都是方式,我用出行来类比说吧。
北京去南京,我现在会选择高铁,我的思路是这样,首都国际机场离北京市区远,禄口机场离南京市区远,普通火车便宜点但是太慢。北京去西安呢,不会太急的话,我会选择T开头卧铺,因为晚上9点睡一觉,第二天起来到地了。不选择飞机同样因为两地机场远,以及航班准点率等问题。北京去昆明呢?可能飞机会更好。我做出这些选择都是因为目的地不同。可能你想登上一座山,你只能通过你的双腿这种最原始的方式了。
以上论点仅代表个人观点。
 

Evia

推荐来自: 莫然

我觉得肯定时会有影响的。但你说习惯碎片化阅读的人就不能深入阅读了吗?未必,但是难。
 
碎片化阅读时,你的目光是一扫而下的,这和承载文字的工具-手机也有关系。不是说你学不到东西,只是它不光效率低下,而且大概率的情况下人们只是在追求瞬间的快感和好像学到知识了的错觉。
 
我不是受碎片化阅读不可取,碎片化阅读也是有它的好处在的,这是另一种获取信息,填充碎片化时间的办法。我只是说碎片化阅读难免会影响到你的阅读习惯。

枫城酒家 - 财会 审计 阅读 北京

推荐来自: Joey

看你读什么。
 
如果你认为,阅读微博长文,豆瓣影评,公众号那些打着深度好文旗号的营销文,也算是一种阅读与汲取的话,我只能说,他们不会影响你的深度阅读习惯。
 
我一直认为他们不太算阅读,勉强说,就算是阅读,也不是深度阅读。
 
如果你真正热爱读书,那么当你打开书本的时候,一定会难以割舍,情不自禁。刻意找碎片化时间阅读?刚看了两页就让我断在高潮?那怎么行。
 
深入阅读习惯的养成,源自内心自发的热爱和好奇。就算用了碎片的时间看了两眼,放下书去做其他事情的时候,脑中依旧弹幕滚滚。
 
当然,阅读论文、课本、汲取知识另说,这跟发自喜爱的兴趣阅读不同。
 
依我看,碎片化的时间不如用来做眼保健操,毕竟现代人眼睛疲劳度常常爆表。

杨威 - 想写点啥又啥也不想写的羊先生

推荐来自:

或者不如这样说,碎片化阅读是适应时代而生的必然产物,而深入阅读习惯同样也是时代的产物。
 
没有深入阅读习惯,是因为没有漫长悠闲的时间来保持深入阅读的心境,天天在地铁上奔波,在公司里疲于奔命,也只有上厕所的那么一会儿时间来“阅读”。
 
非不愿,实不能也。
 
由于时间,精力,注意力,状态不适合深入阅读,所以人们不得不碎片化阅读,此二者间没有谁妨碍谁的问题,他们都是时代的产物。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