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哪些书适合现在的年轻人看?

已邀请:

水心 - 毛粉 马克思主义者

推荐来自: 山人 微流星 目目老师 septembre

去看某个专业的考研专业书,尤其是这个专业王牌学校的考研书。
只要你高中毕业,智商不算低的,一般都能看懂。看不懂的就背过。
文科的附录,里面的小说,可以三四五遍的看,只要你喜欢。
比如心理学就看北师大的。
再比如语言学有两种的。普通学校的语言学专业书可能是外教社的一本,但是985的语言学考研专业书就是胡壮麟。
这些书都很枯燥,但确实是干货中的干货。长期坚持不懈地看完这些书以后,整个人的理解能力会上一个层次,因为难的东西刺激多了,对于简单的东西,就觉得没什么刺激性了。
这种刺激,对于面对以后生活的刁难,是好事。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目目老师 三岁

好吧。很多人都谦虚,不愿意讨论这个话题。作为一名资深的中年油腻猥琐男,我就觍着脸胡扯一下,想到哪说到哪。

我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和以前的年轻人有什么区别。如果有区别的话,我就没法聊下去了,因为我不是年轻人了,不一样就不了解,就难以沟通吧。我就当作,现在和以前的年轻人没什么区别了。主要推荐如下:

1.科学类。
主要是两部分。
一部分是关于物理学、生物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的。宇宙起源,生命起源,人类起源,物种演化……。这距离我们太遥远了?不不,这可以让人了解生活在其中的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物质还是能量,是状态还是过程?这些内容会帮助人们理解其他门类的知识,会带人不断趋向于生命的本质、世界的本质,让人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众生平等、为什么大家在本质上没什么不同。

另一部分,是关于科学史的。比如神话神学世界观——自然哲学世界观——牛顿世界观——现代科学世界观(量子 相对论)。这些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来的,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等等。里面的故事很精彩,历史并非你想象。这些有什么用?了解科学发展背后的逻辑,理解科学的内涵、价值,理解科学为什么是认识世界最可靠的方法,塑造和形成科学思维。这些相关的中外优秀科普书很多。

2.哲学类。
哲学,大概可以称为——世界观的思想实验吧。它研究的是世界运行的最深层逻辑,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先锋。

看哲学书时,一般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重点是看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世界的方法,以及论证的内在逻辑有没有问题,哪里能讲得通,哪里模糊而牵强。二是,所有哲学书都不圆满——意思是,都有没解决的问题,或者牵强的地方,毕竟人的认知是有局限的、有边界的。

结合科学史看哲学,会更容易一些。推荐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这是关于认识论的,可以把它看成研究人的认知的哲学书。句子太长,语言晦涩,有点难读,可以看别人的解读。但解读往往偏颇,需要多看几个人的解读。

为什么推荐康德?因为他涉猎广泛,几乎横跨了所有学科,他是近代西方哲学的高峰和大成,他洞透世事,是一个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的人。哲学主要是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等等,看康德都有了。先啃了这一本再说——人认识世界的基础、存在的矛盾冲突。

把康德的理论和科学放在一起对照着看,也蛮有意思的。科学不仅可以发现人感知不到的事物,也能计算出连技术都检测不到的事物了。人对世界的认知边界是否还能拓展出革命性的变化。

另外:汉娜·阿伦特的《人的境况》,《艾希曼在耶路撒冷》;霍布斯的《利维坦》。有助于理解一下现代社会、人性、政治哲学。

3.社会逻辑类。
《大国宪制》——中国为什么会成为今天的这个样子?一本融合贯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等的学术专著,内容非常精彩。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经济波动循环的内在逻辑,语言通俗,内容全面。

4.心理建设类。
《瓦尔登湖》梭罗,
《英雄之旅》坎贝尔。

5.人生伴侣类。
瑞·达利欧《原则》——如何科学决策,人生原则,工作原则,创造和成就自我。美国最大基金公司老板的人生经验总结,有很多可以直接拿来就用的方法,更有许多思维方式。

《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大阶段》,内容就在书名里了,无需介绍。

6.创业类。
《创业无畏》
《超级用户》
《痛点:挖掘小数据》
梁宁的创业产品课。





就这些吧,算是比较精简吧。这些荐书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关注本质和底层逻辑,同时尽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

archering - var G_USER_ID = "410";当人使用大脑的时候,倾向于目前认为最相似的答案(可能参考权威,书籍,别人,自己利益)

推荐来自: 目目老师 三岁

《如何阅读一本书》

冰镇火龙果 - 占星神棍,啊!

推荐来自: 浮生未半 目目老师

更新:怎么没人批评我。
 日常伸出狗(果)头,求各位大佬拍打。
 
找到目前感兴趣的东西,深挖,你所感兴趣的领域必定会不停向外蔓延。就以郭敬明的小说为例,被喷出太阳系。那你就去看相关的分析,知乎,豆瓣等。褒的贬的不挑食,全部看。一帮人总说郭文笔差,意境低。那么文笔是什么,意境又是什么。想知道文笔是什么,去搜索有哪些表现力强的句子,什么是好文笔之类(其中精华少。垃圾,矫情的回答,无视即可)。得到了一句好句,十分享受,你难道不会想读写了这句话的那本书?读了书,觉得不错,难道不会对这个作者的其他书以及其他类似风格的小说产生欲望?读了书,不甚懂,就接着搜索对这本书的分析。知乎输入书名,把所有答案过一遍。知网输入书名,把相关论文看一遍。没有大佬引导,家庭熏陶,这些分析就是最重要的,你的老师。读书讲究起句子的表达时,当一句话翻译的莫名奇妙,我会去找不同的译本。再进一步,去找原版英文的小说。慢慢发现翻译的再好,和原文也不尽相同。许多文学论文正文和高质量分析也都是英文。便想学英语,学用英语,新世界开放,你能搜索到的东西比只用中文多了几倍,质量更好。保持探索下去的习惯,题主的问题就有些无足轻重。(现在翻译插件十分发达,单词量不是翻越不了的珠穆朗玛。)
 
小说会改编成电影,会改编成音乐剧。你就能从这里向电影和音乐剧两个方向探索。演员,歌手。每一个关键词都是追究的线索。没有尽头。没有兴趣就停下来换方向,热乎的血肉终能诱惑来十里之外那头饿的要死的狼。
 
是的,在发散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接触到pua,“权谋”,“套路”,阴谋论等等等等污水烂泥。又或三国里对南蛮诸人甘之如饴的桃花河,对蜀军是致命毒水。这避免不了,你无所依靠,你没有向导,走进了沼泽只能自己挣扎出来,出不来便沉下去。不停反思,思考,辨证,是唯一救命稻草。
 
你也许会接触到一些大佬,找到网络上靠谱的答主,他们安利个东西,怼一些东西,朋友圈秀一本书,一张博物馆门票,都或许能给你一个全新的方向。
 
都说成熟之人岿然不动,任汝狂风。而人这种生物必须被环境影响,被别人影响。聚焦于修正自己,便绝对没有外界的支持。别人看不见你的优点,自己也自卑,外界反应只能是消极,万难进步。把精力用来探索学习,用知识,逻辑能力,即使是装逼,你会得到积极的反应。慢慢心里生长出一把尺,丈量自己,丈量别人,丈量社会。终于你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优秀。一千个中国人里,出不了一个如你一般的人。

伟强 - 论道 #732 用户

推荐来自: 目目老师

当一个人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倾向于让他看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表面上看起来就是一本挺普通的杂文集,但是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知乎的雏形,也就是,社会问题如果用理工科的思维来理解,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学名可以叫数理社会)
作者在前言中已经表面了,社会问题,很难找出科学世界的那种公理,但是作者仍然愿意说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更多是一种自己的理解。
 
作者当过知青,所以在文章中如果细细品可以看到俏皮文字下面的那份阴阳怪气。如果你想知道如何笑着就是把别人骂了,这本书是最好的书。学会了这些技巧过后,然后去知乎玩阴阳怪气钓鱼,很爽的。
 
 
 

目目老师 - 话痨总爱凑一嘴,知乎目目老师,贴吧目标唱好小情歌(现在也是目目老师),头条目目教唱歌,哔哩哔哩和新浪微博目目叔叔

推荐来自:

如果你有感兴趣的领域,我建议相关的资料书都可以去看看
比如说我买了一本《歌唱——技巧与机理》,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学辅助材料书
 
如果真的不知道看什么,我会推荐两本无视题材,光是看内容本身也挺有意思的小本本
富爸爸穷爸爸
微习惯
 
第一本书其实也是个系列,有好十几本,挑感兴趣的看吧,就算觉得脱离老鼠赛跑,财务自由距离自己很遥远,至少作者的三观很正,学习一些理财知识让自己少掉坑也是极好的事情。
第二本书是教你学习的,这本书也从普通人的角度说了很多很有意思的细节,说普通人角度是因为作者在他的复利效益生效之前确实挺普通的,可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能够不忘初心也是很可贵的。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