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身边过于强势的信息灌输?
记得以前,提问过类似的问题,是问这些,以自己主观观点,强迫他人接受的心态
https://www.lundao.com/question/219
单位里,其实就有一位这样让人受不了的同事。和他只要观点不同,他就总是片面强调自己观点的正确方面,和别人观点(尤其是反对过对立观点)的错误方面。甚至午休、吃饭等时间,也在影射,甚至直接发表“演说评论”。
其他的,也有类似的情况,就比如自己前一个提问中提到的,这些人,都是一种认识片面,而表达强势的人…
对于这类人,应到怎样对待?怎样相处?
https://www.lundao.com/question/219
单位里,其实就有一位这样让人受不了的同事。和他只要观点不同,他就总是片面强调自己观点的正确方面,和别人观点(尤其是反对过对立观点)的错误方面。甚至午休、吃饭等时间,也在影射,甚至直接发表“演说评论”。
其他的,也有类似的情况,就比如自己前一个提问中提到的,这些人,都是一种认识片面,而表达强势的人…
对于这类人,应到怎样对待?怎样相处?
2 个回答
AircraftCarrier - 光明正大论观点,绝不背后使手段。虽不完美,绝不做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推荐来自: Melchizedek 、王冰
其实,对于这类过于强势,强势到,不讲道理,什么事情,都要以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操作的人士,个人并不想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原本,只是想要一个与之相处的方案,毕竟,依照目前的形式,问题中提到的那位同事,出于这种对待事物的态度,而将其解聘,也是完全不合理的。
经过思考,想来,对待这类人,也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这里,不妨在引入一个理会场景,比如,会议讨论某套方案,同事A提出了一种自己觉得“有特色”的处理办法。
针对这个办法,依照业内实际情况,老员工B提出了同事A中,问题分析的不足,很多角度没有考虑到。
这个时候,A的反应,如果:
情况1:A默默接受,那么,这种员工,可以按部就班的使用,按时涨工资,按时晋级。
情况2:A接受,并提出了自己方案最初的出发点,尝试解释自己忽略了老员工B提出的情况的原因,这个时候,个人觉得,应当对A在进行进一步观察:
子情况2-1:A只强调自己忽视B提出情况的各种原因,并不提及其他,那么,应当将A负责的任务淡化,A不可重用;
子情况2-2:A在提出自己分析的原因后,接受了B提出的情况,那么,A的原因,可以理解为自我解嘲,这种情况,可以解读为是一般人的正常表现,那么,对A可以基于情况1的方案,按部就班的使用。
子情况2-3:A在提出自己分析的原因后,类比的将B提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自己分析问题缺陷的角度成因,那么,A应当重用,事实上,自己团队中,我的副手(不妨称之为J),开始时就是这种情况。J开始工作的时候,也犯了很多错误,甚至,在业内看来,J曾经很为幼稚。但现状,J已成为我的得力助手,甚至是无话不谈的铁杆好友,以至于,闲谈间,我已获知,他的工资等级(原本是绝密的),已和自己平级。为J高兴的同时,自己感到了失落,J工资的调整,意味着,J将要接受更为严峻的考验,可能也要承担自己的队伍了,可能,不会在和我搭伙了……
情况3:就像是提问文中涉及到的那位同事,这种处理自己不足的方法,相当于情况2-1的极端,通过各种途径,反复强调自己的片面的“理”。
严格的讲,几乎所有的事物,从特定的角度,都有其道理,这正是这种人存在的理论根基。
这里,讲另一个例子吧(同事的例子,讲的太多毕竟不好)。
前年,和技术部门的同事一起组织面试,最后,入围几位高手中,其中的一位,就属于这种情况。技术人员提出了问题,直接相关的,我个人也不是很懂,当然,即使自己懂,也无法在这里描述。那位高手,应当是出现了技术问题,没有回答得出时间最佳的解决方案。可能也是出于爱才,技术人员提示了,有线性时间解决方案,最终甚至告知了对方具体方法(在我看来,已经不可思议了),对方仍然坚持说自己“n乘log n”的方法,有很多独到的优点,于是,我在技术员的眼中,读到了无奈。那天,技术员问我对这位“高人”的感受,我没有直接表态,毕竟当时,非技术的问题,我自己都没有提问,技术员已经把这位大牛送出去了,大家都觉得没有必要了。
这种人,其实就是应该被敬而远之的。
当然,这种敬而远之,还是要受到实际范围的限制,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不录取那位“高人”,却无法超越自己的权限去单方面终止某种合同。不过,负责的说,那位同事,现在全职负责已有文献的整理了。
最后,还是觉得,那个向下的大拇指有些不可思议(竟然,这里也有……)
个人觉得,这种“自以为是”的人物,还是普遍存在的。个人觉得,这个问题,至少方法的征集,还是很有意义的。
甚至,自己原本认为,有着已经颇为妥当的实际处理原则,再看过前面网友@圆月超人 提供的理论书籍后,还是受益良多。
不过,自己也承认,毕竟这个话题,对某些特定的人物,会有一定的伤害吧,尽管无奈,这也并非本意。毕竟,这里不是工作中非要争个是非的场所。如果您感受到了伤害,这里,向您致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