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之中,手持镜头的系列问题?

电影之中,比如《颐和园》,《推拿》,《二次曝光》这些电影,会大量运用手持镜头。那么手持镜头与定机位有何区别?在什么主题或人物设定下会使用手持镜头?以及手持镜头更倾向于什么风格?肩扛式与斯坦尼康的使用分别适合什么样的场合呢?
已邀请: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表达事物的主客体
通常来说手持镜头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表现和介入事件中的,因为手持造成的轻微摇晃感可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配合复杂的人物走位而景别却需要较为固定的时候,镜头可以较为自然的跟着移动
不过通常前一种情况较为主要,这就导致了使用手持镜头较多的影片通常想要表达的是一种纪实感,纪录片里面运用的尤为多,商业电影和故事片中也是贴近纪实的部分才会大量采用
至于斯坦尼康是为了防止晃动才出现的,运用斯坦尼康来拍摄很多长镜头和运动镜头可以保证更好的视觉效果和叙事节奏,即便手持镜头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存在感,抖动也只能控制在人眼可接受范围内,超过这个范围会使人产生不适感
和肩扛得差别——目前看来好像主要就是机位高低的问题了,肩扛来稳定的高度和运用斯坦尼康做稳定器能实现的机位高度显然是不同的了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