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上对于生活体验类话题的态度?

追干货反鸡汤一直是求知人的态度,然而我们却生活在生活中,对于生活体验一直是偏理工类的人缺少的,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生活体验类问题在知乎中的比例剧增?
已邀请:

野鹤 - Eloim Essaim Eloim Essaim

推荐来自: 一只爱戴帽子的熊 秋风暖暖 亦可喜 離娮 问道 风木羽林 Joey 张沇 山人 灰机无邪更多 »

昨晚才和“小狐狸管理员(误,划掉)Joey”说最近要好好写论文不浪不答题的,结果隔了没一天又跑来了_(:з」∠)_
其实是因为发现知乎实在混乱得药丸了所以过来发发牢骚。
顺便吐槽一下论道服务器经常罢工诶(?)感觉悬乎乎的呢~
好了正式开始讨论。

个人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体验类问题天生会比其他问题吸引人气,原因就在于更加主观,门槛低。比如我实在不懂互联网啊金融啊政治啊历史啊什么的,看到有提问在那里,即使一知半解,但是连想回答的勇气都没有,生怕这边小心翼翼边百度边谷歌地写完了,那边立马啪啪啪打脸。但是体验类问题好啊,问你自己有什么体验。只要参与做过(甚至道听途说过)的,总归有点体验,能强行答啊!特别是可以“干货不够爆照凑”啊!还可以写鸡汤、写段子,都没关系——反正是“个人体验”嘛,子非鱼安知鱼乐,你怎么知道我就不是这种体验呢?也正是因为如此,体验类问题的鱼龙混杂情况更加突出,管理更加难办(因为主观性太强了),也越容易把整个风气带偏。参见隔壁“X是一种什么体验”标签下的诸多回答。这里能这么早开始讨论这个问题,无疑是希望能有前车之鉴(不过以目前的荒芜程度来看恐怕压根讨论不起来。摊手)。

我建议这个问题分成两个子问题考虑:
1、对于体验类话题的态度;
2、对于生活类话题的态度。

1、体验类话题。不仅仅包括生活体验,任何体验(合法/和谐的)都可以拿出来讨论。不知其他论道用户怎么想的,我是很希望能有同行和我讨论专业方面的问题。比方说我是做分析化学相关的,就很乐意回答/评论有关比如说仪器分析啦,色谱质谱啦,定性定量啦之类的问题。说对说错暂且不考虑,交流交流总是好的。这一点可以参考小木虫论坛(几乎是科研苦逼、学生狗、实验汪的集中地,各个专业的都有),虽然灌水刷金币的很多,但是正经交流的大神也不少,据我所知一些青年教师也经常在那里互相咨询资讯怎么写基金之类的问题。不过论道的话,化学话题目前来看一共也没超过10个人关注的,就不指望什么了(-。-;)。当然我只是举个例子,意思就是说体验类问题也可以很专业,并不会沦为毫无干货的鸡汤段子。

说到这里就顺便表达一下对隔壁的无奈了,我认为的专业体验类问题,正经回答并做好讨论的准备了,结果连人家题主都跑了,真是哔了狗。
比如:
为什么会色谱会有负峰?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736008/answer/88370671
液质连用分析血浆样品,回收率和基质效应大于100%怎样解释?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112374/answer/85035182
喏,这种能还讨论个卵。

之前看哪位用户在哪一题下面说的,特别赞同。大意就是把不同领域等板块做的区域化,更好地引导用户自己能找到“道相同,高高兴兴一起为谋”的人。如果是这种发展趋势下,体验类话题显然会更好地激发用户开口说话,让社区气氛活起来。

2、生活类话题。这个就包罗万象了吧。由于面铺的实在太广,我也不知道从哪说起。个人的感觉大概就是在输出个人体验的时候最好能顺带输出个人经验(包括小窍门、小技巧、注意事项、前方有坑)等等,应该对各位读者更有帮助吧?毕竟想看故事的去天涯、想看小黄图的去1024、想约一发的去豆瓣不害羞,即可。

我正好也答过一些生活类的问题,比如:
抱女孩子的感觉和抱等身抱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568696/answer/88318412
(总觉得老是给隔壁链接是不是不太好啊,要不下次直接在这里回答好了,如果刚好有相关提问的话)
稍微王婆卖瓜地说,我在回答的时候就会注意“体验”两字,把体验到的具体有哪些不同给分列出来,尽量做到有条理。我也希望能引起知友的讨论(赞就不必了),然而只有一个问马云家链接的,难道因为等身抱枕真的很羞耻么?

这类问题大概只能看管理员大人的取舍手法了吧?

想到哪写到哪了,写的乱七八糟,还请见谅并欢迎讨论,谢谢。
 

该问题目前已经被锁定, 无法添加新回答。(为什么?) 申请解锁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