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淞沪,南京会战有巷战发生吗?

没有看到有关记载,难道没有吗?求解答
已邀请:

曾乔 - 历史地理,战争史

推荐来自: 霁雪 亦可喜

刚好是我回答过得
在上海市区爆发了巷战,由张治中的第九集团军与日本海军陆战队作战,意图率先拿下上海市区
在上海的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盘踞的据点起于沪江大学,经公大纱厂、汇山码头,终于天通庵车站附近的北四川路陆战队司令部,把整个日租界保护在里面,连线上的日军工事多为钢筋混凝土建筑,十分之牢固。比如第87师在围攻日军占据的公大纱厂时,连打两天却难以拿下来。还有一点,中国军队虽然多,但由于街市的特点,并不利于大部队作战,所以在进攻日军一个据点时,最多只能拿出一个团加上点直属部队,这样一来,日军虽然在总量上人少,但在局部仍不处于下风。如在打北四川路的日军司令部时,第88师顶多能拿出2个步兵营、1个工兵连、1个平射炮连和1个通讯班。 尽管如此,中国将士仍拼尽全力,第87师经血战,攻入日本海军俱乐部;第88师则在浴血中进占坟山阵地。
第89师216团攻入汇山码头一部和唐山路。
之后围绕这几个地方展开对峙,由于日本的增兵及主攻方向转移至下面提到的几个地方,最后逐步撤出战斗。
张治中由于误会去了苏州被蒋介石撤职,换上朱绍良
(也有作战不力被撤职的意味,然而并没有什么用,中国军队缺乏炮火和攻坚装备,实在很难在上海市区打开局面)

在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中,中国陆续投入近70万兵力,日本投入近25万军队,是截止到1937年为止中日两个民族战争史上投入军队最多的一次会战。八字桥、汇山码头、虹口、杨树浦、江湾、闸北、吴淞、川沙口、狮子林、庙行、刘行、杨行、大场、月浦、罗店、宝山、张华浜、蕴藻浜、苏州河、南翔、浏河、四行仓库……刘行、月浦、罗店、宝山、张华浜、蕴藻浜、苏州河、大场 中日上海战之惨烈,对日本来说,仅次于日俄战争。对中国来说,虽没绝后,但却是空前的。在两军格斗中,既有当时最先进的空战,又有最原始的肉搏。在很多阵地战中,中国这边阵亡的士兵重重叠叠,尸体来不及转移,只能充当沙袋做掩体使用。 算上第10军的损失,整个会战中,日军自仓永辰治大佐、加纳治雄大佐以下战死近20,000人。至于受伤的日军,丧失战斗力的,也达到20,000多人。总计80000人次左右,中国军队大概为30万至40万
南京只有部分来不及转移的部队进行局部巷战。主要战斗围绕南京外围和城门作战。
12月12日傍晚5点,唐生智召开会议。
城防左侧(乌龙山、幕府山一线)并没有多少敌人,紫金山的大部分阵地仍在手里,中山门外的四方城到白骨坟虽处于激战中,但敌人并没突破防线,而光华门更是牢固,只有中华门、水西门一线城垣攻进来少量日军。
唐生智于此时下达弃城命令,各部开始突围,等于放弃了巷战。
之后 在12万左右的中国守军中,阵亡3万多,脱险4万多,剩余的4万多(最多不超过5万人,有价值的初始资料来自日本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上村利道的记载,他在12月16日的阵中日记里说中国战俘有4万多人)被俘后遭日军屠杀。 但也有一些人转入局部巷战。
最让我感伤的是下面来自魏风华先生的记载。


当时,一小队日军搜杀到国府路,看到一辆“报废”的中国坦克。就在他们刚刚走过时,坦克的炮塔慢慢地转动了,随后火舌喷射,几十个鬼子一下子被击毙。
无名勇士最后当然是为国捐躯了,没人知道他的模样和姓名,但他轻轻转动炮塔的声音,却在历史深处回荡不灭。
那声音,坚韧而决绝。
很显然,坦克里的中国士兵不想走,而是留下来再消灭几个鬼子,最后同归于尽。
历史的大悲壮往往是被那么多无名者凝结出来的。

以上答案参考魏风华先生的《抗日战争的细节》和关河五十州的《正面抗日战场2》

韩之念

推荐来自: Joey

淞沪会战当然有巷战,而且是双方战斗的主要模式。其中于我国军而言,最有名的战斗当属“八百壮士守四行”,谢晋元部四百人坚守四行仓库四天,就是典型的巷战,也是少有的胜战。

南京会战也有巷战,只是由于野战失利唐生智弃守南京城,南京会战事实上已失败结束,而且国军又没有组织有效的街巷防御,巷战只存在于不及撤退又不肯投降的国军残部与日军之间,虽惨烈但已无关战局。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