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民智第四篇

前篇是第三篇,开启民智有一些篇章是实用篇,也就是具体针对声乐问题的。这是因为个人的能力有限,覆盖的面不够广所以只能更多的在这个方面去努力。
 
原文标题你是声乐小学生吗?因为前篇太长所以拆分成两篇。前篇看上一段。
前篇的大义简单地说是有四个区间的认知水平,而大部分人所在的第一区间(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接近半数的人是比较盲目自信的。我们应当尽可能脱离第一区间,升级认知来到第二区间(知道自己不知道)。
刚才跟一学生聊天,他说到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
他认为,大部分人的痛苦,就是想到和做到的差距。
我非常认同,并且做了延伸。这句话的原理说出来很简单,但是也很现实。
这个差距就是看起来差一点点,要做到差亿点点。

第一区间有很多人过度自信,他们也不愿意相信原来做到是那么难的,而务实软弱的人接受了做到很难这个现实后,可能就会逃避。只有强者才会在了解做到很难以后还继续努力。现实就是这样从未改变过。
我并不会鄙视弱者,但是我更加敬佩强者,弱者自有可怜之处,希望大家感受到我想让大家做什么人吧。回到正文。
四个区间形容的是一个相对确定的领域的认知情况,而本文说的是绝对确定的领域的真实情况,因为已经锁定了甚至有一些东西是可以量化出来的。

因为标题已经说明了是声乐的认知,声乐就是人声乐器化。把人声本身只具有说话沟通功能的发声扩展到变成像乐器一样的技术就是声乐技术。那么这里就包括了声音的悦耳动听,准确的音调传达这两个部分,但是人体又是复杂的,所以我们为了能够做到以上两点也就是好听不跑调,需要用气息去传导更加流通的发声位置连接。接下来我就以未接受专业声乐训练的普通人举例,给出一个相对确定的声乐认知概念去点题。

声乐幼儿园小朋友:声音控制能力较差,基础闭合不好,几乎没有音调意识,也可能没有节奏感的概念和认知,分不清节奏和音调。也就是说唱歌基本上跑调,而且音域很窄。这一层的人群对音调的偏差认知可能要大到一个位置(三度、五度)甚至八度才能比较清楚地认知到,经常依靠音量和音色去辅助判断音准。

声乐小学生:声音控制能力比上一级好一点,有初步的音调意识和节奏感,唱歌偶尔会跑调,但是因为大概能听得出调子,所以唱歌也偶尔会为了唱准而挤嗓子。音调意识主要体现在对人声的认知上,对器乐的音调认知没那么准确。分辨音调的能力可以精确到一度、半度。偶尔会被音色影响到对音准的判断。

声乐中学生:声音控制能力比上一级更好了,具备一定的声音模仿能力,有相当准确的音调意识和节奏感。能够越过人声和乐器音色的差别去认知音调高低。不会被音色、音准干扰到对音准的判断。

声乐大学生:声音控制能力比上一级更好,具备非常优秀的声音模仿能力,也就是说能够把听到的歌手的声音模仿得七八成相似,有非常准确的音调意识和节奏感,能够精确地模唱听到的声音。

声乐研究生:声音控制能力比上一级更强,不再执着于模仿别人而是有自己的演唱风格,知道自己的声音适合以什么状态发挥,无论是录音还是现场演唱都几乎不会跑调或者节奏感出错。
 
坦白讲达到这里的声乐中学生或者以上水平并且有意愿、觉悟去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可以考虑专门学声乐。觉悟就是被各路优秀人才打击到,然后接受现实,下限是去当老师的结果。艺术类工作就是这样了,赢家通吃的局面。
笔者的做是把声乐幼儿园小朋友带成小学生,中学生。而我目前是接近声学大学生的水平。顺便大部分人是处于声乐幼儿园到小学生的水平,而那些喜欢骂别人唱得不好的往往就是声乐小学生水平里有第一区间盲目自信认知的人。

0 个评论

要评论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