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民智第三篇
很高兴这个系列来到了第三篇,这说明我的对于自己的理想的认知又升级啦。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前面两篇文章
第一篇
第二篇
原文来自知乎《声乐认知前篇》

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是一个前些年个人成长公众号经常说的概念,很适合作为声乐认知的铺垫,因为这个概念太复杂了,所以把文章拆成两篇,声乐认知后篇才正式谈声乐认知。顺便这也是开启民智第三篇。
首先我们要解释这张图。注意了这个心理规律说的是某一个具体的知识领域的认知规律现象。
这张图有四个区间代表四种认知的境界。越是往后看,人数占比是越少的。
第一个区间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可能占据了总人数的60%左右。自我感觉完全符合第一区间的人并不算很多,所以大家别太在意那个自信心的曲线。有很多人都是这样,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且非常赞同道理我都懂,就是不会做的观念。他们甚至不愿意承认不会做其实就是没懂。那什么是巨婴?就是体型比婴儿大,但是认知比较表面肤浅,你的身体和脑子不匹配。而且有不少人是盲目自信的,这也就导致了他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同时,还以为自己知道,坚信自己知道。
第二个区间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开始有踏实的认知了。但是如果你前面是很自信的话,那么你进步到这个区间就会一直受打击,时常在脑子里回荡着原来我是这么菜啊的感觉,人在这个区间会痛苦主要还是因为你总是放大自己的挫败感。需要强调的是不是所有人都会盲目自信的,那本来就没有过度自信也就不容易产生挫败感,所以你会觉得这个图有点不准。我感觉第一个区间里面也就最多40%的人容易过度自信吧,因为沉默的大多数人不常在网络发言。但是中国人的智慧高峰期是高考结束也挺真实的,我们按建国开始算起把大专及以上的大学生都算上不超过总人口的10%,如果去掉大专生,可能不到5%的总人口占比。也就是说以全中国社会为最大范围算,只要你高中毕业其实已经超过了不少人,只是你不一定超过同龄人,也就是说要对高考结束是人生智慧高峰期有切身体验还是不难的。其实受打击思考自己的水平如何的过程也同时是进步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有的人会觉得特别痛苦。这段很长啊,因为这个区间的人是国家发展的生力军,应该占了总人口的30%左右,而且第一区间的人会有一部分源源不断地转化到第二区间,再考虑到咱们国家的生育率也在掉,不知道我们国家的未来会怎么样。
第三个区间知道自己知道,估计占比总人口的10%不到。这个区域已经没什么人达到了,但是这里的人如图所示会慢慢建立自信,知道自己知道了什么,同时也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有更多。顺便前面解释过了没有期望就不会失望,不盲目自信就不会受到打击也就不会痛苦,更不会崩溃,只是很平和地让自己变强。这个群体基本上都是自己领域的专家了,也是中高层的领导人物。
第四个区间是大师级别,行业的巅峰。不知道自己知道(其实还是知道了,但是不敢确认),我严谨地说我做了个猜想,但是有的时候就是猜对了。这里有个公式,估计说的是大师级别应该是爱因斯坦那种水平的人(看公式猜的)。考虑到爱因斯坦一开始也是被人质疑的(只是质疑不是攻击),这说明在专家领域,还有很多第三区间的人,能达到第四区间的人非常少,比例就是前面三个区间以外,剩下的1%不到的人。
也就是说如果看到一个人在网络上的发言表现得非常自信,那么我们可以二选一给他定型,要么他真的是大师(第四区间),或者他就是第一区间的普通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由于概率学,普通人的可能性是99%以上,所以说咱们就可以盲猜他是普通人。当然严谨起见,我们还是要看他说了什么,他的认知是不是普通人的认知。
而最后一个图片细节,愚昧山峰的很多过度自信的人往往喜欢质疑,反对,攻击甚至辱骂后面区间的人。原因我猜测是这个原理:
人们应对恐慌区的态度其实也是不一样的,脆弱的人才会恐慌,普通人应该会平和地回避,坚强的人甚至会硬着头皮去学,然后恐慌区就被这些人强行磨成学习区甚至舒适区了,有点大力出奇迹的感觉。而无知的人是会相对脆弱的,我说的是第一区间里面过度自信的巨婴们,他们才是会攻击其他区间的人,首先他们人多能以多欺少,气势上能够恃强凌弱,在网上声音显得特别大,但是这不代表他们是对的。有本事的人反而被无知的人欺负这也是因为网络环境对大家太过“平等”了,而且知识的认知上人知道的越多往往就会越谦虚,因为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我们中二地下一个结论:有本事的人被没本事的人攻击是一种宿命,就像表达者的观点被误解也是表达者的宿命。
那么我们还可以杠一波,有没有反例?就是大师把普通人暴打的那种很解气的情况?有。
周星驰主演的电影《破坏之王》的经典一幕,断水流大师兄为什么有底气说在座的各位都是乐色?因为他说完这话以后,确实秒杀了在座的各位,在动漫作品里空手道一击必杀的特性会被放大,在原著漫画《破坏王》里新出来的高手都是秒杀前面的高手的,比较套路,而且时不时搞黄色,当年看的我······扯远了。像格斗技术这种能够马上展示知识成果的领域就不存在第一区间可以欺负第四区间的情况,除非是马保国。马老师那是骗术,包装技术,你比错了。
插入开启民智的部分,我是希望沉默的大多数摇摆立场的人能够知道多一些,能够变得更加聪明,不要在学唱歌这个领域被骗。比如说让更多第一区间的人更早来到第二区间。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前面两篇文章
第一篇
第二篇
原文来自知乎《声乐认知前篇》

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是一个前些年个人成长公众号经常说的概念,很适合作为声乐认知的铺垫,因为这个概念太复杂了,所以把文章拆成两篇,声乐认知后篇才正式谈声乐认知。顺便这也是开启民智第三篇。
首先我们要解释这张图。注意了这个心理规律说的是某一个具体的知识领域的认知规律现象。
这张图有四个区间代表四种认知的境界。越是往后看,人数占比是越少的。
第一个区间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可能占据了总人数的60%左右。自我感觉完全符合第一区间的人并不算很多,所以大家别太在意那个自信心的曲线。有很多人都是这样,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且非常赞同道理我都懂,就是不会做的观念。他们甚至不愿意承认不会做其实就是没懂。那什么是巨婴?就是体型比婴儿大,但是认知比较表面肤浅,你的身体和脑子不匹配。而且有不少人是盲目自信的,这也就导致了他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同时,还以为自己知道,坚信自己知道。
第二个区间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开始有踏实的认知了。但是如果你前面是很自信的话,那么你进步到这个区间就会一直受打击,时常在脑子里回荡着原来我是这么菜啊的感觉,人在这个区间会痛苦主要还是因为你总是放大自己的挫败感。需要强调的是不是所有人都会盲目自信的,那本来就没有过度自信也就不容易产生挫败感,所以你会觉得这个图有点不准。我感觉第一个区间里面也就最多40%的人容易过度自信吧,因为沉默的大多数人不常在网络发言。但是中国人的智慧高峰期是高考结束也挺真实的,我们按建国开始算起把大专及以上的大学生都算上不超过总人口的10%,如果去掉大专生,可能不到5%的总人口占比。也就是说以全中国社会为最大范围算,只要你高中毕业其实已经超过了不少人,只是你不一定超过同龄人,也就是说要对高考结束是人生智慧高峰期有切身体验还是不难的。其实受打击思考自己的水平如何的过程也同时是进步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有的人会觉得特别痛苦。这段很长啊,因为这个区间的人是国家发展的生力军,应该占了总人口的30%左右,而且第一区间的人会有一部分源源不断地转化到第二区间,再考虑到咱们国家的生育率也在掉,不知道我们国家的未来会怎么样。
第三个区间知道自己知道,估计占比总人口的10%不到。这个区域已经没什么人达到了,但是这里的人如图所示会慢慢建立自信,知道自己知道了什么,同时也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有更多。顺便前面解释过了没有期望就不会失望,不盲目自信就不会受到打击也就不会痛苦,更不会崩溃,只是很平和地让自己变强。这个群体基本上都是自己领域的专家了,也是中高层的领导人物。
第四个区间是大师级别,行业的巅峰。不知道自己知道(其实还是知道了,但是不敢确认),我严谨地说我做了个猜想,但是有的时候就是猜对了。这里有个公式,估计说的是大师级别应该是爱因斯坦那种水平的人(看公式猜的)。考虑到爱因斯坦一开始也是被人质疑的(只是质疑不是攻击),这说明在专家领域,还有很多第三区间的人,能达到第四区间的人非常少,比例就是前面三个区间以外,剩下的1%不到的人。
也就是说如果看到一个人在网络上的发言表现得非常自信,那么我们可以二选一给他定型,要么他真的是大师(第四区间),或者他就是第一区间的普通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由于概率学,普通人的可能性是99%以上,所以说咱们就可以盲猜他是普通人。当然严谨起见,我们还是要看他说了什么,他的认知是不是普通人的认知。
而最后一个图片细节,愚昧山峰的很多过度自信的人往往喜欢质疑,反对,攻击甚至辱骂后面区间的人。原因我猜测是这个原理:

人们应对恐慌区的态度其实也是不一样的,脆弱的人才会恐慌,普通人应该会平和地回避,坚强的人甚至会硬着头皮去学,然后恐慌区就被这些人强行磨成学习区甚至舒适区了,有点大力出奇迹的感觉。而无知的人是会相对脆弱的,我说的是第一区间里面过度自信的巨婴们,他们才是会攻击其他区间的人,首先他们人多能以多欺少,气势上能够恃强凌弱,在网上声音显得特别大,但是这不代表他们是对的。有本事的人反而被无知的人欺负这也是因为网络环境对大家太过“平等”了,而且知识的认知上人知道的越多往往就会越谦虚,因为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我们中二地下一个结论:有本事的人被没本事的人攻击是一种宿命,就像表达者的观点被误解也是表达者的宿命。
那么我们还可以杠一波,有没有反例?就是大师把普通人暴打的那种很解气的情况?有。

周星驰主演的电影《破坏之王》的经典一幕,断水流大师兄为什么有底气说在座的各位都是乐色?因为他说完这话以后,确实秒杀了在座的各位,在动漫作品里空手道一击必杀的特性会被放大,在原著漫画《破坏王》里新出来的高手都是秒杀前面的高手的,比较套路,而且时不时搞黄色,当年看的我······扯远了。像格斗技术这种能够马上展示知识成果的领域就不存在第一区间可以欺负第四区间的情况,除非是马保国。马老师那是骗术,包装技术,你比错了。
插入开启民智的部分,我是希望沉默的大多数摇摆立场的人能够知道多一些,能够变得更加聪明,不要在学唱歌这个领域被骗。比如说让更多第一区间的人更早来到第二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