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16年猴年春晚没有邀请六小龄童先生导致的舆论爆炸?
这件事已经取代快播话题成为全网讨论的另一大热点了。最开始是怎么引爆这个话题的呢?有网站新闻称郭富城将与六老同台演出,而同时六老微博又晒了一张自己彩排的照片。很多人因此认定春晚节目中是有郭富城和六老的节目的,而当春晚节目组将完整的节目单放出来之后并没有那个节目,舆论瞬间就爆炸了。海量的人跑到导演的微博下面不堪秽语,问候人家的爹妈,事情就像滚雪球一样越闹越大。如果只是希望六老能上台,希望春晚考虑一下,网民的行为多少还可以理解,但怒骂春晚“毙了”六老节目的同时狠狠地连带着TFBOYS等演员组合一起被骂。很多语言真是极尽之粗野,不堪入目。昨晚六老正式澄清,他并未受到春晚邀请,但很愿意在辽视等电视台的春晚上和大家见面,之前的照片也是央视戏曲春晚的彩排照。事已至此,并不存在导演因其他节目毙掉六老节目的事情,然而大批量的网民仍旧以谣传谣,部分人发觉这是谣言后,转而认定猴年春晚必须要有猴王,猴王就是六小龄童,央视春晚没邀请六小龄童就该被骂。同时继续黑着参与春晚的演员,例如:
我本人也很喜欢六小龄童先生诠释的猴王,也愿意看到他在央视春晚的台上亮相。但如果他没在央视亮相,那我也可以去辽视去看。何必如此谩骂?我可以理解网民希望在央视看到六老的心情,也支持大家传达民意,然而传达民意就是这样吗?

下面是我的微博,我承认语气带有戾气了。
如果微博,空间是这样可以在理解的范围里,那么知乎一条相似回答评论区清一色的“WQNMLGB”的回复则让我心头一凉,这就是所谓理性,友善的问答社区?观点不同就党同伐异,太可怕。
我的观点简要可以概括如下:
1.六老所扮演的猴王确实是很多人喜爱的,观众在这件事上确实有着不小的需求,春晚没考虑到这一点,确实是一个失误。
2.希望六老能上春晚完全可以更平和的去提议,如果污言秽语,党同伐异,唾沫与红脸齐飞就是所谓的“民意”,那这民意可真是暴戾啊。
3.我们有一些国人,始终不懂得何为“尊重”。韩国演员也好,TFBOYS也罢,都是被邀请来给全国人民贡献节目的,就算不喜欢,不满意,不接受,也不该如此粗野的为黑而黑。尤其是TFBOYS,我本人虽不喜欢他们,但作为国民偶像中一个很有前途,能够与外来偶像抗衡的团体,如此小的年龄遭遇如此恶毒的非议,实在是有失公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我的原描述,2004年猴年的时候,网络社区的发展也很快,当时为何没有人谈猴王上春晚?83年版的《西游记》在当时也该有大量的粉丝了,为何没人提?我认为郭富城团队这一手炒作得漂亮。猴王之于猴年是隐性的爆点,央视如果采用了,那可以是一手好棋(但也可能有人喊着放了一假期西游记结果春晚还在放西游记),如果没采用,那也无可厚非:谁说猴年的猴就必须是孙悟空?而郭富城团队通过炒作,硬是将猴年与西游记揉成一团,大年初一郭富城的《三打白骨精》即将上映,观念里已经被植入猴年=西游记的人很有可能会选择观影。这招的高明就在于,猴王本身确实与猴年高度相关,一旦网民心里有了这个印象,马上就可以将其转为理所应当。
不知道各位道友对此事有何看法呢?陈尘虚心请教。
我可喜欢tfbiy了,有人老黑他们。真讨厌!!你们知道TFBoys有多努力吗,TFBoys发烧62度为了众多粉丝的等待还坚持上台唱歌,双腿粉碎性骨折还坚持练习踢踏舞,每日练舞40个小时以上,拥有全世界300亿粉丝却从不骄傲,成员精通韩国和朝鲜两国语言,每年的2月30日还举行慈善义演,将获得的2万亿美金的收入全部捐给迪拜上不起学的小朋友,你行你上啊,而且没有他们,春晚厕所堵了怎么办?
我本人也很喜欢六小龄童先生诠释的猴王,也愿意看到他在央视春晚的台上亮相。但如果他没在央视亮相,那我也可以去辽视去看。何必如此谩骂?我可以理解网民希望在央视看到六老的心情,也支持大家传达民意,然而传达民意就是这样吗?
下面是我的微博,我承认语气带有戾气了。
如果微博,空间是这样可以在理解的范围里,那么知乎一条相似回答评论区清一色的“WQNMLGB”的回复则让我心头一凉,这就是所谓理性,友善的问答社区?观点不同就党同伐异,太可怕。
我的观点简要可以概括如下:
1.六老所扮演的猴王确实是很多人喜爱的,观众在这件事上确实有着不小的需求,春晚没考虑到这一点,确实是一个失误。
2.希望六老能上春晚完全可以更平和的去提议,如果污言秽语,党同伐异,唾沫与红脸齐飞就是所谓的“民意”,那这民意可真是暴戾啊。
3.我们有一些国人,始终不懂得何为“尊重”。韩国演员也好,TFBOYS也罢,都是被邀请来给全国人民贡献节目的,就算不喜欢,不满意,不接受,也不该如此粗野的为黑而黑。尤其是TFBOYS,我本人虽不喜欢他们,但作为国民偶像中一个很有前途,能够与外来偶像抗衡的团体,如此小的年龄遭遇如此恶毒的非议,实在是有失公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我的原描述,2004年猴年的时候,网络社区的发展也很快,当时为何没有人谈猴王上春晚?83年版的《西游记》在当时也该有大量的粉丝了,为何没人提?我认为郭富城团队这一手炒作得漂亮。猴王之于猴年是隐性的爆点,央视如果采用了,那可以是一手好棋(但也可能有人喊着放了一假期西游记结果春晚还在放西游记),如果没采用,那也无可厚非:谁说猴年的猴就必须是孙悟空?而郭富城团队通过炒作,硬是将猴年与西游记揉成一团,大年初一郭富城的《三打白骨精》即将上映,观念里已经被植入猴年=西游记的人很有可能会选择观影。这招的高明就在于,猴王本身确实与猴年高度相关,一旦网民心里有了这个印象,马上就可以将其转为理所应当。
不知道各位道友对此事有何看法呢?陈尘虚心请教。
7 个回答
苏三
推荐来自: 秋风暖暖 、Joey
昨晚我们同学六个人的微信小群也在讨论这个问题。
(1)为什么这次舆论会爆发地这么猛烈?真的只在于春晚没有邀请六老吗?
作为绍兴猴戏的嫡系传承者,六老通过将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结合的方式,借助《西游记》这个机遇和载体,将猴戏推广到全国,形成了一代人的记忆,为全国人民所接受。这在戏剧界是极少见的,因为戏剧因其特点注定了其和影视节目、娱乐节目不同,其受众范围比不上后两者,在年轻人的群体中,戏剧艺术的影响力更是寥寥。但唯独“齐天大圣”这个形象扎根人心,被无数人熟知、仰慕、视为经典。
往小了说,这是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值得珍惜;往大了说,在中国,这是为数不多的依旧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传统文化符号,是一种饱满的情怀。
当幻想的泡沫被戳破,大家群起攻之的更多的是心疼为什么相比于谁谁谁,老一辈的艺术家没能有机会登上这个舞台,为什么没有给予他们艺术的尊重,为什么春晚对于我们珍惜的东西反而“不屑”。同学在讨论时说了这样一句——这件事引爆的是一颗“情感炸弹”,我很认同。这么多年下来,春晚毕竟已经不再是一场单纯的晚会,我们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精彩的节目,更重要的是节目里有血有肉的内核。
(2)至于网民们过激的言辞,很多是在于现实反转之后,失望、不解、愤懑情绪的宣泄,网络自然是最好的平台。在没有强有力监管的虚拟世界,往往是谁骂的更狠谁的形象越“高大”,我同时也是一个球迷,这样的语言暴力在球迷区实在是太常见了。改善的方法唯有建立强有力的约束机制,类似于网络实名制,虚拟道德档案,违规封号禁言这样的威慑惩戒手段,大家才会有意识的规范言辞,可喜的是很多平台在做这样的尝试。
我们都希望看到六老在春晚的舞台上手舞如意金箍棒,脚踩藕丝步云履,身穿锁子黄金甲,头戴凤翅紫金冠的场景,都想好了在他复现齐天大圣的那一刻献上掌声,现在也许舞台改变了,但掌声依旧会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