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帝哲
推荐来自: 浮生未半 、Joey 、闲竹客 、胡离经 、亦可喜
浮生未半 - 暮觉乌巢鸟惊心 晓看花残窗外明 浮生未半心先死 无病呻吟又一天
推荐来自: Joey 、LF 、眺望天下 、闲竹客
李嘉嘉 - 最近有些事情需要处理,暂时就不回答问题了,三四月份的时候再来,大家加油啦!
推荐来自: Joey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论道已经切换域名为lundao.pub
3 个回答
帝哲
推荐来自: 浮生未半 、Joey 、闲竹客 、胡离经 、亦可喜
封建政权通常会给寺院实行免税制度,但在怀海禅师之前的一段时期,僧人的数量猛增,给封建政权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统治者开始限制佛教的发展。唐明皇时就曾要求被认为是伪滥僧尼的人还俗,唐统治者还一度取消了对寺院僧人个人田产免税的规定。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大量寺院僧人的生活陷入困难。禅宗僧团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采取“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主张解决寺院的生存问题。
但佛教发展到现在,又发生了很多变化。现在还有不少地处偏远的寺院施行着农禅并重,比如我所在的东华禅寺就有数百亩地在种植,每天吃的菜、用的油都是自己生产的,纯绿色无公害,只上农家肥。而且还有自己的茶园,可以拿到社会上去卖。但都市旁边的寺庙基本都不再讲究农禅并重,因为低价太高,甚至没有了地种,已经没有条件施行农禅并重了。
现在寺庙收入的主要来源:
门票(比如少林寺、南华寺门票收入很可观)
香火(购买香烛等佛教用品,用来上香、焚烧)
法物流通(佛教法事用到的一些器物,比如佛像)
供奉牌位/骨灰等收入(比如打胎后给这个小孩供个牌位进行超度,供牌位也可针对活人,消灾延寿)
供养三宝(佛教认为供奉三宝功德很大,因为这使得佛法得以存续壮大,供养三宝不仅仅是钱,还会有各种实物)
出版业务(有些寺院有能力出版了不少书,也是不小的收入)
功德捐助(名目很多,比如建寺、供佛像、寺院维护、助印经书等)
对不不同的寺庙收入来源不同,收入多少也不相同,有的千年古寺香火旺盛,光是香火钱就能收很多,有的寺庙和尚认识很多达官贵人,捐助得来的钱也非常可观,不一而足。
经营好一座寺庙绝对不简单,现在流行一个概念叫“以城养乡”,就是靠城市里的人让乡村里的寺庙活下去,或者靠城市周边的寺庙“敛财”供养给丛林里的寺庙,这些都需要逐步去规划完善,没有商业头脑的人也是做不好的。
其实我更愿意把宗教看成是一种服务业,服务于人心,服务于人的不安全感,服务于问题人物,服务于找不到精神出口的人。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大部分来寺庙里的人都是很多事情想不开,或者遇到了重大人生挫折,一个寺院的住持或者方丈,每天要听很多人吐垃圾,甚至比做心理咨询师还要让人痛苦,也是蛮不容易的。寺庙还每日诵经念佛,功德回向十方众生,和尚们也会出去讲法,带领俗家弟子修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和修行问题,还会提供免费的住宿环境,经常举办各种免费的佛教活动。所以,宗教其实就是一种服务业,只不过种服务不是等价交换的那种,而是一笔糊涂账,全在发心。
浮生未半 - 暮觉乌巢鸟惊心 晓看花残窗外明 浮生未半心先死 无病呻吟又一天
推荐来自: Joey 、LF 、眺望天下 、闲竹客
而到了现代社会,物质丰富,对于僧人来说,主要生活来源还是依靠信徒捐献和供养,不然少林寺那么大产业,不是那么容易发展起来的。
李嘉嘉 - 最近有些事情需要处理,暂时就不回答问题了,三四月份的时候再来,大家加油啦!
推荐来自: Joey
根据新闻说每年宝通寺会生产7500公斤,每斤价格要卖到上百,最好的能卖到一千多。
那就算笔账,这7500公斤都算作一般的,按照每公斤200开卖,那么总共最少能有1500000收入,也是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