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际间的弱相互不对称性
2018年04月22日05:46:03第二次修改
https://v.vzuu.com/video/961583466782081024
李政道与杨振宁在1956年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两人在195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两人的关系也因此破裂.
简单理解就是,说整个宇宙仿佛是个左撇子,在一对互为镜像的微观粒子 在beta 衰变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衰变方式
可是没想到人际关系之间其实也有类似的不对称结构
昨天在论道上翻了很多回答与评论,我按着时间轴从2016年看到2018年,内心颇有感慨
人与人之间的弱关系,是十分不对称的,里面的规律并不是很明显
曾经的论道有一群人相当活跃并且互相心心相惜,参与对方的回答与评论
他们可能观点一致,可以观点引申,甚至可以持相反立场,在答案与评论间是能感受到,灵魂的碰撞
但是,我却发现了,在网络上,所以这种看似惺惺相惜,情投意合的关系,其实都是一种很脆弱的关系,因为身处2018年的我,发现他们的关系已经不在了,他们之间的联系,紧紧存在于过去那个瞬间
曾经有着一个群,收纳着很多论道活跃的用户,旨在进行深度交流,而我曾经有一年在里面充当管理人员的身份
曾经他们都谈笑风声,不过随着时间的推进,渐渐得一切仿佛从来没有发生
我是一个记忆力很强的人,所以我基本记住自我进群里发生的大小事务,他们的激烈讨论,笑话集合,吐槽频率等等,我都记得住,在这个群里,曾经有着各种各样很有特色的人,每一个人都很 nice,但是每当过了几天,这个群就会沉寂,这种沉寂,不是坏事情,而是一种自然状态,我们的确有些无话可说
我们没有共同的目标,没有共同的价值,没有共同的对手,我们的关系只存在短暂的共同的话题,这个话题,只能短暂的凝聚众人,但是一旦话题冷却,参与话题的人就会远去
网路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再怎么,心有灵犀一点通,由于可以随时交流,反而不会故意维护彼此的关系,
简单来说,你不会对一个在网路上聊得来的人,每天 say hello
经过时间的冷却,当某一方想主动联系另一方的时候,会存在一种看似平等,但是不对称的关系
没人能确保另一方,会乐意接受你的联系,双方真的在联系的那个瞬间十分不对称,不是那种强烈的不配合,而仅仅是一方释放三分善意,另一方接受然后释放两分理解,那些许的不对称,久而久之也就淡却
双方的默契在过去交流的瞬间,而在那之后往往是无限的沉寂
误会
逆鳞
沉默
反对
斗气
等等
都可能对这种脆弱的关系带来致命一击,而且是无法修复,也无从修复,甚至谈不上修复,因为之间是很微弱的联系,而本来之间就没有任何联系
是不是不交网友就好,不在网路上谈心,不在网络上讨论?
我的答案是
对社交关系敏感的我,应该坦然的接受弱关系本来就是这样,让这种情况自然的发生,让我跟这些关系脆弱的交流都是短暂的一期一会,每次的交流都,带着自己的天性与本能与别人交流,因为下次就可能没机会展示自己了
对方对你怎么看,在这种弱关系中很重要,但是你永远无法控制另一个大脑在想些什么,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是否一致,会不会赞成你的言论
当别人发怒,或许是你的错,或许不是,仅仅是价值观念不同而已,再怎么敏感的内心与无限释放善意其实都可能无济于事,毕竟大家都是独立的灵魂,之间的关系也仅仅是网路上偶然的相遇,这既是缘分,那必有缘尽之时.
在弱关系的联系中,尽量做自己,不要刻意得维持脆弱的关系,因为那种关系,的确不是能故意维持的,他们之间的联系就是一种缘分,是不对称,大家既没有义务,也没有权力让大家一起保持着联系.
https://v.vzuu.com/video/961583466782081024
李政道与杨振宁在1956年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两人在195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两人的关系也因此破裂.
宇称不守恒定律是指在弱相互作用中,互为镜像的物质的运动不对称.由吴健雄用钴60验证。科学界在1956年前一直认为宇称守恒,也就是说一个粒子的镜像与其本身性质完全相同.1956年,科学家发现θ和γ两种介子的自旋、质量、寿命、电荷等完全相同,多数人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粒子,但θ介子衰变时产生两个π介子,γ介子衰变时产生3个,这又说明它们是不同种粒子。
简单理解就是,说整个宇宙仿佛是个左撇子,在一对互为镜像的微观粒子 在beta 衰变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衰变方式
可是没想到人际关系之间其实也有类似的不对称结构
昨天在论道上翻了很多回答与评论,我按着时间轴从2016年看到2018年,内心颇有感慨
人与人之间的弱关系,是十分不对称的,里面的规律并不是很明显
曾经的论道有一群人相当活跃并且互相心心相惜,参与对方的回答与评论
他们可能观点一致,可以观点引申,甚至可以持相反立场,在答案与评论间是能感受到,灵魂的碰撞
但是,我却发现了,在网络上,所以这种看似惺惺相惜,情投意合的关系,其实都是一种很脆弱的关系,因为身处2018年的我,发现他们的关系已经不在了,他们之间的联系,紧紧存在于过去那个瞬间
曾经有着一个群,收纳着很多论道活跃的用户,旨在进行深度交流,而我曾经有一年在里面充当管理人员的身份
曾经他们都谈笑风声,不过随着时间的推进,渐渐得一切仿佛从来没有发生
我是一个记忆力很强的人,所以我基本记住自我进群里发生的大小事务,他们的激烈讨论,笑话集合,吐槽频率等等,我都记得住,在这个群里,曾经有着各种各样很有特色的人,每一个人都很 nice,但是每当过了几天,这个群就会沉寂,这种沉寂,不是坏事情,而是一种自然状态,我们的确有些无话可说
我们没有共同的目标,没有共同的价值,没有共同的对手,我们的关系只存在短暂的共同的话题,这个话题,只能短暂的凝聚众人,但是一旦话题冷却,参与话题的人就会远去
网路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再怎么,心有灵犀一点通,由于可以随时交流,反而不会故意维护彼此的关系,
简单来说,你不会对一个在网路上聊得来的人,每天 say hello
经过时间的冷却,当某一方想主动联系另一方的时候,会存在一种看似平等,但是不对称的关系
没人能确保另一方,会乐意接受你的联系,双方真的在联系的那个瞬间十分不对称,不是那种强烈的不配合,而仅仅是一方释放三分善意,另一方接受然后释放两分理解,那些许的不对称,久而久之也就淡却
双方的默契在过去交流的瞬间,而在那之后往往是无限的沉寂
误会
逆鳞
沉默
反对
斗气
等等
都可能对这种脆弱的关系带来致命一击,而且是无法修复,也无从修复,甚至谈不上修复,因为之间是很微弱的联系,而本来之间就没有任何联系
是不是不交网友就好,不在网路上谈心,不在网络上讨论?
我的答案是
对社交关系敏感的我,应该坦然的接受弱关系本来就是这样,让这种情况自然的发生,让我跟这些关系脆弱的交流都是短暂的一期一会,每次的交流都,带着自己的天性与本能与别人交流,因为下次就可能没机会展示自己了
对方对你怎么看,在这种弱关系中很重要,但是你永远无法控制另一个大脑在想些什么,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是否一致,会不会赞成你的言论
当别人发怒,或许是你的错,或许不是,仅仅是价值观念不同而已,再怎么敏感的内心与无限释放善意其实都可能无济于事,毕竟大家都是独立的灵魂,之间的关系也仅仅是网路上偶然的相遇,这既是缘分,那必有缘尽之时.
在弱关系的联系中,尽量做自己,不要刻意得维持脆弱的关系,因为那种关系,的确不是能故意维持的,他们之间的联系就是一种缘分,是不对称,大家既没有义务,也没有权力让大家一起保持着联系.
2 个评论
弱社交关系本身也是一种需求。强社交(亲密关系)会带来很多好处,同时也会带来负担。有时候需要临时性或者功能性的关系进行调节。问答社区发展的社交关系是有别于微信好友的社交关系,这点比较认可今日头条提出的『智能社交』概念。没有社交元素,粘性不强,社交元素太重,又会影响网站功能。大家彼此找得到,但又不要太亲近,也是不错的。

archering(作者) 评论 若风
走的人太多了
山人
森夏
都走了
山人
森夏
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