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的三个境界

上一篇文,被道友指出是一篇鸡汤,我倒是觉得他说的挺对的。
 
那篇文章一半是分享,一半也是说给自己听的,所以有些地方描述比较感性,缺少章法也属于正常。毕竟,也算是自己情绪的一种宣泄了。
 
说起鸡汤文,大家都“见得多了”,可以说“初中的《智慧背囊》,高中的《文化苦旅》,比Eidosper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在考试作文里不少道友“谈笑风生”,“见得多了”。当然,这么多鸡汤文,选了又选,结果当然是比精选更精,Eidosper作为语文只能考到111分的学渣(这是拼命学了之后的成果),自然写不出如此精巧的鸡汤。
 
现在我再借用鸡汤文中再常见不过的“三境界”这套东西,来说一下我自己对鸡汤文的三个境界。当然,最著名的三境界是王国维的那个,不过我这里用第二著名的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顺便气死一下鸡汤文中的禅师。
 
哦好像是“成功人士”,错怪禅师了。
 
看山是山:
 
中学时代的我自己,自然和所有的中学生一模一样,看鸡汤文,会像一个普通中学生一样会“感悟”,觉得其中“充满了人生智慧”——很多《读者》的读者,亦是如此。
 
不过毕竟中学生,也没有必要要求太高不是?
 
看山不是山:
 
临近高考阶段,实际上对于多数人来说,都已经接近十八岁,接近成年,自然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见解——发现了鸡汤不给勺。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每年收益率10%,x年后翻y倍”,然后自小在“德广银行”营业厅长大的我,自然知道五年期存款利息是2.88%,当然这个数字是以前的,现在可能有所变动。
 
然并卵,哪有10%的玩意儿?所以鸡汤没啥用,俗称不给勺子。
 
看山还是山:
 
关于这个,首先要明白鸡汤是干啥的——
 
第一,鸡汤是你用来调节情绪的一种工具。
第一阶段的时候,你看了鸡汤会热血沸腾,醍醐灌顶——对,这就是鸡汤的最大功效。当你低落的时候,看鸡汤,跟着鸡汤兴奋,可以改善你的心境。都知道在愤怒、悲伤等极端情绪下作出的决定通常会糟糕,那么鸡汤其实就可以成为一种“镇静剂”,稍微的改善你的情绪就算一件功德了。
 
第二,鸡汤仅仅是提醒你,有这么个道理。
如果没有那篇“10%增长”的鸡汤,可能很多人真的意识不到指数增长的威力。以我妈为例,她是不懂指数和对数的,连复利都是靠“大约是10除以利率”之类的经验公式用除法来算。我曾经试图科普对数,可惜失败了。
当然,即使你知道有这么个道理,有时候也会一时想不起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居然二十多年都没有学习我表哥在穿衣服上面的造诣。后来有一天突然想起来这件事了,然后看镜子里的自己屌丝无比的衣装,感叹自己简直是个sb。有个善于穿衣服的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哥,连身材都还算接近,居然没有想起来。
 
鸡汤有鸡汤的用法,鸡汤也只是鸡汤。我吃再多,也填不满你的胃,到头来还是路由,哦不陆游说的那个纸上得来。希冀说看了鸡汤就能掌握一门技巧,是不切实际的,也不是鸡汤的初衷。还用我说么?想掌握一门技巧,去看教科书啊!或者不知道怎么入门,这特么不就是论道么?右上角的发起,完全可以解决多半问题,以诸位道友的修为,大部分问题都可以有解决方案的。
 
 
但是希望看完鸡汤后就能掌握一门技术,或者掌握一个知识——“臣妾做不到啊”!
 

1 个评论

我觉得可以概括一下
一、我觉得说的好有道理
二、我也有类似的情况
三、突然醒悟,如此而已

要评论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