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苏三
推荐来自: Joey 、caoxuan0128456 、秋风暖暖 、亦可喜 、曹海潮 、starbook更多 »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4 个回答
苏三
推荐来自: Joey 、caoxuan0128456 、秋风暖暖 、亦可喜 、曹海潮 、starbook更多 »
丰富精神世界,其实就是多看书,名著? 小说? 杂文? 我觉得都可以,看完如果让你有思考,那便是值得,若感觉像酒肉穿肠则大可一笑了之。私以为对书的选择,没有那么多的忌讳。
就我而言,十八年活在理科的世界里,照理应该是戴着厚厚的镜片,张嘴拉格朗日而不是堂吉诃德,但恰恰相反,我一边很喜欢理工科的学习,一边也很喜欢文学阅读,有个人博客网页,也运营过关注人数5000+的私人公众号。
一个人对文学的喜爱真的会平衡他身上过多的理性棱角,看待周遭世界会更细腻。我读过最多遍的书你们猜是什么,是《老人与海》,真的。几乎快六七遍了,一是因为书短,看一遍不会很长,二是每每读完,那道坚强的身姿就烙进心里,实实在在地激励这自己忘掉那些唏嘘流泪的往事,又有继续前进的勇气。
如果说老人与海教会了我勇敢,那《活着》便教会了我悲悯,选修的大学语文课上,老师让写下你觉得当代人最缺的品质,我写下的是悲悯。
《琅琊榜》前段时间大火的书,我也看完了。梅长苏的坚韧,靖王的刚正,豫津的大智若愚...也许它不同于名著,但我不觉得这样的书对精神世界的塑造是毫无价值的。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厚厚的一本鸡汤文,读完只记住了其中一个关于姐姐的故事,感动于姐姐的付出,也许所有的文学都高于生活,但从文字里我们是能找到相似的自己的。
哎呀,还要不要复习了QAQ ,说了这么多感觉有点跑偏了,但我想表达的就是,书只要让你有思考就有意义,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有道理的。别拘泥与书的种类,多看看,见得多了你就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适合反思的。
啊,我的kindle,等我考试周结束再见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