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比较大,不敢高谈阔论,不过还是可以讲讲自己本科学习中的困惑和这1年半的教学体会!
其实刚上大学时,大部分学生的求知欲都还是很强的,并不是部分人认为的大学生一进大学就开始放松了。个人认为他们放松的时间节点应该是起始于他们对某门或某学期的课程听不懂或没有兴趣的时候。为什么会听不懂呢?自己也阅读过很多国内外的专著或教材,对比可知:国外教材概念介绍详细、一般都配有实例,定理一般都配有证明过程,这样对概念和技巧的掌握就显得比较便捷,也更通俗易懂;国内则有重结论、轻概念与过程的倾向,因此常常听不懂、理解不了,那也就谈不上兴趣了。
因此个人粗浅的认为:本科教育应重概念、硕士研究生重技巧、博士研究生重基本原理,即2W1h:what how and why。同样对新生进行讲解时,也可遵循概念、技巧和原理的思路,不过有时技巧和原理可以混着讲,但是在这之前概念应该是必须的,即让学生明了其研究对象,知道他所学的有所能也有所不能。
2 个回答
秋风暖暖 -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推荐来自: Joey 、你看我网名8个字
首先,大学教学明显不同于高中教学。老师授课的方式为讲PPT,默认我的学生已经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了任务,继续下面教学进度。实际上没有检查政策,容易让学生偷懒。并且坦言,教学是一个良心活,教师的评定仅仅通过科研而不是教学,你及格与否似乎不是很关心。
第二,对于某些大学老师不敢恭维,实在提不起大家的兴趣。数学大学课堂,放眼望去,几乎都在低头玩手机,老师就是按照PPT在念,试题讲解就是老师在做题,也没有思路整理,试题反思的环节。还有就是数学概念停留表象,无法分析实质。我可以说,我都是自学高等数学吗?当然也有好老师,他们细致的剖析会吸引我们更多目光,比如我们c语言老师,讲解风趣,有深度,耐听。
第三,课程设置,谭**的c语言课本基本荒废,老师都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课本设置完全不符合现在大学实际教学情况。大学语文设置是满满的古文,对于沉冗枯燥的古文,大部分都不会有兴趣。可能是理科生的缘故,对于类似文科的导论,思修,语文都不感冒。
第四,课程设置不合理,我们学校的实践课太少了,过于偏重理论。课程太少了,你根本无法与老师深切讨论问题。再者大环境就变了,似乎都有点懈怠,大家都很无聊,无所事事。
手机码字,希望有帮助,以后再有感受会回来更新的。
idiot - 简鑫,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统计数学,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流量分析理论等
推荐来自: Joey
其实刚上大学时,大部分学生的求知欲都还是很强的,并不是部分人认为的大学生一进大学就开始放松了。个人认为他们放松的时间节点应该是起始于他们对某门或某学期的课程听不懂或没有兴趣的时候。为什么会听不懂呢?自己也阅读过很多国内外的专著或教材,对比可知:国外教材概念介绍详细、一般都配有实例,定理一般都配有证明过程,这样对概念和技巧的掌握就显得比较便捷,也更通俗易懂;国内则有重结论、轻概念与过程的倾向,因此常常听不懂、理解不了,那也就谈不上兴趣了。
因此个人粗浅的认为:本科教育应重概念、硕士研究生重技巧、博士研究生重基本原理,即2W1h:what how and why。同样对新生进行讲解时,也可遵循概念、技巧和原理的思路,不过有时技巧和原理可以混着讲,但是在这之前概念应该是必须的,即让学生明了其研究对象,知道他所学的有所能也有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