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夢旅十方 - 影视剧作曲 / 游戏音频设计 / 金属鼓手
推荐来自: 目目老师 、Joey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Joey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2 个回答
夢旅十方 - 影视剧作曲 / 游戏音频设计 / 金属鼓手
推荐来自: 目目老师 、Joey
而08年以后,发展趋于缓慢,物质不再是个稀缺物种,网络已经普及,地球上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到同样的娱乐,大家都有见识了,信息爆炸让大家被动选择,人们已经不再愿意主动思考,再玩隐晦就没人愿意去琢磨了,这时候就开始不再遮遮掩掩了,而是明着就告诉你“我这片子就是政治正确”,特别直给,这是信息爆炸导致的必然影响,让你吃满汉全席你还没等每道菜吃上一口就已经忘记了第一盘菜的味道,这还怎么去体会深意,所以此时电影的外在表现更像广告片,眼花缭乱什么刺激的东西都直接拍在你面前,你不必思考~~
另外,现在的奥斯卡评委以演员居多,演员也抱团,有自己的圈子,美国人互捧臭脚的情况比中国人还严重,自己哥们闺蜜演的电影肯定要支持一下,投上一票,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Joey
首先,看看奥斯卡最佳影片是怎么来的。奥斯卡提名有一个基本前提——上一年中要在洛杉矶的院线连续上映7天以上。这个必须完成。第二,才是一些电影工业方面的技术要求。第三,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的全国6000多个会员进行投票,确定提名名单。第四,对提名名单进行投票,票多当选。
其次,我们看看奥斯卡最佳影片有什么共同点。综观历年最佳影片,第一个共同点是——政治正确:即价值观主旋律。第二个共同点是——从内容上来说,表达了人类(主角)对某些人生困境的突破性探索。
第三,近年来的一个趋势是——影片主题日趋多元化,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份量在加重。这也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化、多元化背景下,人文思想流变的一种体现。
综合上述:
一是6000多人投票机制,趋向于政治正确的主旋律,最佳影片不等于最高艺术性。在这个问题上,专业圈子内也常常分歧很大。而主旋律的电影技巧施展空间比较小,内容的意外也少。
二是新世纪以来的思想、文化多元,影片主题也随之更加多元,最佳影片主题与最广范围的大众喜好、票房支柱的青年喜好,必然难以对焦。而大众尤其广大青年才是票房的主要支撑。
三是以前票房高的最佳影片,除了是主旋律外,一般都有吸引人进入影院的噱头。比如感人的情节、离奇的灾难、精彩大制作等等,总之,吸引大多数人进入影院的,不只是主题,更不是所谓艺术,主要是宣传。
总之,票房代表的是大众喜好,尤其新一代年轻人越来越不相信什么权威,越来越看自己的喜好,宣发的影响力变小了;投票代表的是电影语言阐释程度、主流价值观、一定的艺术突破,也与影院主流观影群体有距离;同时,电影工业进入一个瓶颈期,无论内容,还是技术,都很难突破,难有噱头,再加上主题的多元化、小众化,进一步分化观影人群。最终,从票房统计上来看,其表现可能还不如一些爆米花电影——至少能让人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