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唐盛世没有传道者,有传道者的宋代却「奄奄如唾绝之人」?
提这个问题是看到明代李贽曾质疑理学家说儒学自孟轲之后就不得其传,宋儒复兴儒学,继承儒学,然而汉唐盛世没有传道者,有传道者的宋代却「奄奄如唾绝之人」,这样看来,有传道者的都不如没有传道者,李贽的质疑正确吗?
---李贽《藏书 -德业儒臣传前论》
彼谓轲之死不得其传者,真大谬也。惟此言出,而后宋人直以濂洛关闽接孟氏之传。谓为知言云。吁。自秦汉而唐,而后至于宋,中间历晋以及五代。无虑千数百年,若谓人尽不得道则人道灭矣。何以能长世也,終遂泯没不见,混沌无闻。直待有宋而始开辟而后可也。何宋室予以不竞。奄奄如垂绝之人。而反不如彼之失传者哉。
---李贽《藏书 -德业儒臣传前论》
3 个回答
氪星人 - cheer@lundao.com//目前负责收集用户意见,如果大家有好的意见请联系我哦。
推荐来自: 秋风暖暖 、不见长安 、陈绍棠 、山人
第二:从元代开始才用朱熹的《四书集注》作为“官方教科书”来考试,朱程理学在宋代并不吃香,还不被统治者所采用,因此宋代的兴衰和理学是没有关系的。理学不用为宋代的政治兴衰而负责。宋代的衰弱是国策,军事方面的问题。
第三:李贽用政治的兴衰来评价理学的价值是有他的高明之处,这也反映了他独到的眼光,但是这一次只能说是李贽为了反对理学“也是够拼的”,但很遗憾这一次他是错的。李贽一辈子都在反对理学“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他的一些观点有时是有点偏激的。
bloodbath - 史诗级神经病患者、蠢癌晚期、想变胖的瘦子、对一切政治问题么有热情、擅长提供无价值答案
推荐来自: 彷徨少年时 、氪星人 、菲尼克斯 、山人
首先,中华文明衰落期普遍是认为在安史之乱后,中国对西域的影响力逐步降低,因为传统中国是一个陆权国家,核心统治区域扩展是向西北方向,主要威胁也是西北方向,而观察两宋,在西方和北方总体上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从历史自信的角度而言,宋朝整体上应该是低于汉唐的,不论宋朝在商业和文化上有多么突出的成绩,在历史评价上,核心区域的收缩是免不了的,同时,历史地位的评价也应该是有点小问题,当然,在其他方面有很突出的成就,具体评价因人而定,有的人认为宋朝商业文化成就很高,有的人认为商业和文化上的成就再高也是个挨打受欺负的货,然并卵,但是放到传统的开疆拓土的视角来看,宋朝应该不怎么受待见。
第二,理学作为儒家哲学的变种在两宋期间发展是没错,但到底是因为宋朝若才有所谓的传道者还是先走题主所谓的传道者然后宋朝弱是有待细细讨论的,这个因果关系断定是值得讨论的,把宋朝在军事上的弱与有没有传道者这样一件事关联起来并且做出主要归因本人认为是不负责任的,我觉得太过于小清新,强势文化是建立在强势实力基础上的,真理在那什么的范围内。
第三,宋朝以前的官方意识形态在李贽看来是没有“传道者”这样的角色定位的,然而历史上真的是否如此?也就是说,在宋朝以前的官方意识形态中他们是否认为那个让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那个东西需要被传承?并且他们认为这个东西需要被按照“传道”的角色参与到真正的历史进程中,宋朝是把这个所谓的道“放到”一个突出的地位然而汉唐的伟业与自信并没有把那个东西放到如此显眼的地位,在他们看来,我比你牛逼,难道还需要强调这种事吗?所以说汉唐就没有继承或者说没有扮演在历史中传道的角色吗?他们只是用血与铁传道罢了。宋朝把传道者这个角色突出了而已。
第四,儒家自身发展的挑战,相对道家和佛家而言,儒学自身是较少关注于形而上层面的理论建构的,儒学系统的形成形而上的理论建构是在宋朝开始的,主要是受到了其他学说的理论冲击,比如说理学的二程以及周敦颐其实道家造诣也很深厚,他们自己也在借鉴道家的一些理论构建儒学的形而上体系,再到后来的陆九渊和王阳明心学(这个牵扯到对理学和之后心学的理论判断是否是儒学还是一种脱离了儒学已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还有很多借鉴了佛家的因素,理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是儒学作为一种官方意识形态对抗道家和佛家学说、为了建立一个儒学的形而上体系而存在的。
最后,李贽自己的想法是李贽的想法,题主原文已经引用了,我觉得李贽这样说有点颠倒因果的意思,是宋朝的弱把传道者这个作用给突出了,不是因为出现传道者宋才弱。
PS:问题或许改为类似 李贽为什么认为有传道者的宋朝“奄奄如…之人”,这样的提问不牵涉到对朝代的判定上,只是一个关于某人为什么会如何看待某件事的问题陈述,这样一来显得问题本身更加明晰,也更加价值中立一些。
以上回答不妥之处请指正。私活太多,请折叠。
Oo2oO - 让世界更好一点儿。
推荐来自: 道法自然 、start 、wuyxmt
有多少人会在一帆风顺时反思自己所学是不是错误?
人类的思想转变,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在动荡之后。
不是宋因为有传道者而不如唐,而是因为宋不如唐,那些知识分子才怀疑是不是我们学的错了。而盛唐,只要相信古人就行了。就好比突然考零分的会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出了问题,而一直100分的人,是不会想着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