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观点一:在生死存亡的时候,他做出的选择只是无奈之举,有的人选择吃人活下去,有的人选择自己饿死,这其中的差别只是他们那一刻脑中什么更重要。无奈选择既不表明食人是合理的,也不表明自私是对的。极端情况下的行为不是人的正常行为,没有参考性。 观点二:极端情况下更能体现人性。比如很多人认为信仰不重要,信仰与道德无关等等,而这些在平常情况下很难体会到。但当遇到突发情况时,人的本性就很容易被显现。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若风 - 崇尚公平,平等,民主,自由。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支持全球化和多元化。 不是游戏主播若风。所有言论都只是一家之言,权当笑话看看就好,千万别较真。
推荐来自: alex 、Joey 、天子无情 、亦可喜 、卢家小女
观点一:在生死存亡的时候,他做出的选择只是无奈之举,有的人选择吃人活下去,有的人选择自己饿死,这其中的差别只是他们那一刻脑中什么更重要。无奈选择既不表明食人是合理的,也不表明自私是对的。极端情况下的行为不是人的正常行为,没有参考性。
这其中的差别只是他们那一刻脑中什么更重要。
个体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是社会机制和心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一方面表现为全体受政治经济、 中西文化、大众传媒、各类教育等社会机制制约、影响、导向和强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个体通过价值理解、价值认同、价值选择、价值整合的心理机制将价值心理 提升为价值观念,进而提升为价值观的过程.
无奈选择既不表明食人是合理的,也不表明自私是对的。
极端情况下的行为不是人的正常行为,没有参考性。
观点二:极端情况下更能体现人性。比如很多人认为信仰不重要,信仰与道德无关等等,而这些在平常情况下很难体会到。但当遇到突发情况时,人的本性就很容易被显现。
我讲旧常识
推荐来自: 亦可喜 、浮生未半 、Joey
青年陈尘 - 我总是在提防着因多思而产生的虚无
推荐来自: 若风 、小本同学 、Joey
煎饼 - intp,化学本科,好奇宝宝,暂无明确职业方向求带飞
推荐来自: Joey 、LMSH7
小本同学
推荐来自: Joey 、若风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论道客服,有疑问可私信咨询,或者发送邮件至yikexi@lundao.com
5 个回答
若风 - 崇尚公平,平等,民主,自由。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支持全球化和多元化。 不是游戏主播若风。所有言论都只是一家之言,权当笑话看看就好,千万别较真。
推荐来自: alex 、Joey 、天子无情 、亦可喜 、卢家小女
1. 关于无奈之举,我认为重点在于下面这句话
人性是很复杂的,甚至有时候是会受教育和个人经历影响的,所以在各种情况下,人们表现出来的“人性”是不同的,其中包括极端情况。
这里,有必要强调一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能通过一个人的行为去总结“人性”。有人极端情况下吃人,不代表“人性本恶”,有人在极端情况下选择饿死自己也不代表“人性本善”,所谓“人性”某种意义上是每个人的价值观体现。
所以,差别只是他们那一刻脑中什么更重要。判断什么更重要的是什么?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所以,人们在极端情况下的表现体现的更多是他们的价值观而不是人性。但是,如果这个时候的价值观体现不能体现人性的话,平常情况下的表现也就不能认为是人性的体现,因为人们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建立在个人价值观的基础上的。而我们通常说的“人性”和价值观的建立是有密切关系的。
引用源:周莉. (2005). 论个体价值观形成发展的机制. 河南社会科学, 13(3), 9-12.
也就是说,我们接受的价值观除了受外界影响之外,还会受到自己内部因素的影响,而这个内部因素往往就是我们说的“人性”吧?
我们都承认人和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每个人所体现的“人性”也是不同的。而我们在讨论“人性”的时候指的大概就是人类整体“人性”的总体概括吧?而我们在说什么什么事情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则指的是另外一个概念的“人性”,或者说,指的是“人性”里面我们认为是好的那一部分。
我们说有人宁可自己饿死也不愿意伤害无辜的人,会说这是“人性”的光辉。而有人则会把极端情况下的“人吃人”解释为“人性本恶”。个例只能代表个人,真正的“人性”可能既不是那么坏,也不是那么美好。因为我们之前说了,价值观不仅仅受到人内在倾向的影响,也会受到外界很多因素的影响。价值观可以体现人性,但是不能完全解释人性。
有人可以为了别人选择牺牲自己,也有人为了利益不惜践踏他人的生命,这不能证明“人性”的本质是什么。只能说明,人们在不同的价值观体系下,可能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决定,既有可能是高尚的,也可能是极度无耻的。如果一个得道高僧从小就是一个佛教徒,深受轮回思想和不可杀生这样的思想影响,那么在极端情况下吃人求生的可能性应该是不大的。一方面,个人生死看得比一般人淡。另外一方面,对于杀生他有着比一般人更加慎重,更何况是杀人?反过来,有一个从小在匪窝长大的土匪,只相信武力不相信正义的一个人,别说为了保命,就算是为了一笔金钱杀人都能做出来。这两个人互换一个成长环境,做的决定有可能也会换回来的。那么,这个时候,到底“人性”是什么?
既然“人性”被特意提出来,那么人就是有别于动物的,那么我认为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进行讨论的。“人性”既可以是指“人的本性”也可以是“人本应该拥有的特性”。所谓的“本性”,大概是永远都达不成一致的了,因为没有人可以在不受任何外界的影响下单独成长,再去给我们体现一下人的“本性”。与其这样,不如去探索,人之所以为人应该是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这种思路下,“人权”就很重要了。为了保护人作为“人”应有的权利,我们认为所有人都应该遵守的一些底线某种意义上就是我们用来分辨我们谈论的对象是不是可以被归纳到“人”这个范畴的标准。违反了这些底线,我们可能就会说,那些违反规则的群体没有“人性”,“不是人”,是“衣冠禽兽”。
2. 关于对错
对和错的标准是什么?依然离不开价值观。说得更精准一点就是是非观。奴隶社会,奴隶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在当时的很多人眼里应该是对的。现在看来呢?毫无疑问是错的。是非观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很多事物的认识是会逐渐变化的。
食人是不对的,自私也是不对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人们对于自私的认识也是不断矫正的,合法权益和过度贪婪是有区别的。利己(尽最大可能争取合法权益)和自私(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也是不同的。
虽然题主说的食人应该指的是强势人群对弱势群体的压迫。不过我来举一些特别一点的例子,我们再来看看对错的判断是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有两个人在特殊情况下,通过食用另外一个人可以使其中一个人存活下来,不然二者都会死亡。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而且二人都是道德高尚的人,并且都是无私的。而他们是肩负使命的,他们要去完成一项拯救几千人生命的使命。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怎么做呢?
1. 两个人都坚持一个原则:不应该通过牺牲一个无辜的人去拯救其他人,所以携手共进,哪怕不完成使命也绝对不可以违反原则吃人。
可能结果:大概率事件是两人都死了,几千人也死了。小概率事件是出现奇迹,他俩都活下来而且也完成使命了。
2. 两人都不可能单独完成使命,所以食人对其他人是没有意义的,怎么抉择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呢?
我们假定这两个人都是高尚而无私的,所以,一种可能性是,两人并没有私人感情,所以按照规矩办事,要么一起死要么一起活,最终两人一起死的概率很大。
但是,我们假定这两人是一对感情非常深厚的朋友,两人都可能会选择牺牲自己来保全对方的生命。
有一种情况下是,两人都在对方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选择牺牲自我,然后都结束了生命。
另外一种情况下,其中一人抢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并且留下遗言让对方活下去。这个时候又有两种可能性,活着的人尊重对方的遗愿,活下去。因为他不希望对方的牺牲白白浪费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如果要靠食用自己的朋友活下去,那么活着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意食用自己的朋友。这两种可能性有没有高下之分?也许有吧,但是,我认为不同的人可能是有不同的看法的。
3. 两人具有同样的几率单独完成使命
这个时候应该怎样去抉择呢?我们先排除1和2两种情况下的各种假设。
方案一:随机选择牺牲一个,比如说可以石头剪刀布或者扔色子决定。
方案二:根据之前的预案,按照一定的程序决定由谁去完成使命,另外一个人牺牲。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牺牲一个无辜的人是不正义的,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我们根据某种程序来让这个不正义的行为符合“程序正义”。这种正义的结果不一定总是正义的,但是如果在所有情况下严格执行这个程序,已经是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正义。也许,绝对正义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努力减少不正义的存在已经是追求正义的务实做法了。
4. 一人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单独完成使命。
方案一:为了尽最大可能完成使命,所以单独完成使命可能性较小的人选择牺牲被另外一个人食用。
(这个方案很复杂,
可以是情况3中的方案二的另一个版本,
也可以是情况2中的特定版本)
方案二:不考虑使命的完成可能性,参考3的做法做决定。
方案三:执行情况1的做法。
三个方案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任何一个方案被采纳都是有情可原的,无非就是出发点不同。
综上所述,食人不食人在特殊情况下是很难鉴定对错的。如果有一方出于感情或者正义的目的自愿(包括不是心甘情愿但是愿意接受)放弃生命,那么另外一个人食人该如何评价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
那么为什么我们依然默认食人是不合理的呢?哪怕是特定情况下,我们依然认为不食人(哪怕牺牲其更多人)也是一个绝对可以接受的方案。通过不正义的途径去实现正义是不可能成功的。之所以在我所假设的情况下,有些情况下的食人也不是那么不可接受,是因为,我已经假定两个人都是无私而高尚的,牺牲的人是自愿放弃生命的。也就是说,食人所带来的最大的不正义--杀人(谋杀)在那些情况下没有发生。而一旦食人合理,极端情况下,势必会有人不惜剥夺他人生存的权利来保证自己存活。而为了自己存活不惜剥夺他人生命的人,我们认为这已经失去“人性”或者说这是“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所以,极端情况下有“人吃人”的情况不能说明食人合理,只能说明,极端情况下,有些人是会失去“人性”的。
极端情况下的行为依然是人的正常行为,是有参考性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为什么我们要求社会价值观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因为价值观才是最后决定人们做出选择的东西。
1. 因为极端情况下,“人吃人”是可能发生的,人们为了不损害他人利益而饿死自己也是可能发生的。但是,正常情况下,“人吃人”是极其罕见的,不以损害他人权益为代价来争取自己的利益则被更多人接受。所以,我们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要尽可能减少极端情况的发生。让人们不至于面临着那么大的考验。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制度很重要的原因,因为好的制度可以保障社会更好运行,减少极端情况出现的可能性。
2. 因为极端情况下,人们的价值观可能发生扭曲以至于做出平常不会采取的行为,所以我们需要防范有人做出有悖于人类基本价值观的事情。极端情况下,人吃人会发生。但是,对于一些人,“极端”的范围可能比别人更大一些,有些人可能会因为懒得找工作又没有足够的口粮选择吃人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阻止“人吃人”合理化!因为,伤害另外一个人的生命来满足一个人的欲望有违于人类的基本认知。而通过观察极端情况下不同的人采取的不同做法,我们再去总结外界影响对个人的价值观影响,从而为树立更好的社会价值观而努力,为个人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营造好的氛围。也许我们无法改变人性,但我们可以努力改变人性的体现形式。极端情况下的行为不是孤立的行为,是个人价值观在极端情况下的真实体现。
在观点一的基础上,再来分析观点二。
1. 道德是跟价值观紧密相关的,我们评定一件事是否是道德的标准是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
2. 个人价值观和个人信仰紧密相关,这是很重要的外界影响。
3. 极端情况所体现的所谓“人性”,无非就是体现得很直接,并没有更能体现。准确的说,极端情况下,你没有掩盖你真实想法的可能性。
比如说,有个人平时可能会认为吃人是不对,但是在极端情况下却吃人了。这是不是说,极端情况下才是真实的“人性”而平时不是?我认为这种结论是过于武断的。他的真实想法是:为了一般的利益是不应该伤害他人生命的,但是为了自己活命,那就是可以杀人给自己吃的。这就是他的真实想法,平时他不需要面临生死问题,他当然认为“吃人”是不对的,但是在极端情况下,他把平时没有表达的那些思想表达出来了罢了。要说他表现了“人性”无非就是人的善良是有条件的,或者说,人的自私也不是没有边界的。至于,条件个边界就因人而异了。
所以,我认为我们说了那么久的“人性”更准确的说就是价值观。而价值观本身是受外界影响的,同时也受个人倾向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把这个个人倾向称之为“人性”,这个定义的“人性”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会在极端情况下更容易体现,因为一个自私的人更有可能比一个无私的人采取“吃人”这个恶劣行为。关键在于,自私本身也是价值观的一部分,到底有多大程度上是天生的,有多大程度是受后天影响并没有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所以,这个“自私”就是“人性”吗?也不尽然吧?
所以,准确地说,极端情况下更能体现人的价值观,而人性则也可能会有某种程度的体现。
就拿极端情况下不同人的不同表现来说,果断吃人的人是极度自私的而认为生命很重要的人,果断采取饿死自己的人则是无私而且认为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存活的人,更多的人则是不断纠结于吃人还是不吃人这个问题,最终就看哪一种思想在他们的价值观中占据上风,有人最终选择杀死他人以求自保,也有人选择保持尊严地死去。至于“人性”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呢?并不是很好衡量。因为不同的语境下,“人性”指代的东西就不一样。有时候,大家说的“人性”就是价值观。有时候,人们说的“人性”是指所谓的“人的本性”。还有些时候,“人性”指的却是“人之所以为人所应该具备的特点”。与其讨论“人性”,不如直接讨论更容易观察和研究的价值观。
我讲旧常识
推荐来自: 亦可喜 、浮生未半 、Joey
因为在非极端、日常状态下,所有能够延续至今的哲学理论,都必然导出大同小异的、正常的结论。否则这种奇葩理论早就被抛弃了,或信奉这种奇怪伦理观的人早就在历史中被淘汰了。只有在尚被认为是“极端”的状态下,功利主义、康德主义、德性论等诸多道德哲学的思维方法和前提才会暴露。恰恰是问题和矛盾的存在才导致你把它叫作“极端”的。
然而反过来说,人类历史,却又是一部不断地减少极端状态的历史。例如在中世纪法律下,法律之间彼此冲突这种极端状态其实是当时常态,而这在我们今天已经非常少见,这就是人类的进步的一个方面。
青年陈尘 - 我总是在提防着因多思而产生的虚无
推荐来自: 若风 、小本同学 、Joey
煎饼 - intp,化学本科,好奇宝宝,暂无明确职业方向求带飞
推荐来自: Joey 、LMSH7
打个比方吧,有些人饿了一天才会冲破自己的道德界限,去偷去抢东西吃。但是有些人饿了三天才会这样想。而题主说的人吃人的情况也是如此。真正饿到忍无可忍的时候,人也只能跟随本能来行动。正所谓没有什么是不可背叛的,只是背叛筹码不够。
但是轻度的困境或者说突发情况对于人性的显露是有必要的,如果每个人都生活在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物质极度富裕,那么你肯定不会知道哪些人是君子,哪些人是小人。正因为有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和不顺,才会让人性有多样性。然而当困境变得极端,以至于生存也成为了一种困难的话,还谈何人性呢?
小本同学
推荐来自: Joey 、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