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读后补充

刚看完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面对我的人生哲学产生了补充

1 目的论->原因论,

    你不想写代码,或许疲劳,或许饿了,不过你的目标如果朝向不想编程,那么这件事情客观或主观原因都会不断产生
    如果你想写代码,那么,疲倦可以休息再写,饿了,可以吃饱再作,一切皆有可能
    你不努力的原因,或许客观或许不客观,但是你的目的是为了不努力,这件事情是自己决定的

2 不能改变的人,一般已经下决心不改变

    一旦产生,我就是如此懒惰的人,不可能改变了,类似的表述就是内心中已经下决心不去改变的人
    我一直认为人是能改变的,能变得更好,也能变得更坏,这一切都是基于大脑可塑性,身体可塑性,社会组织可以变化等等,
    不能改变的原因,只因为有些人受到内心的桎梏,认为自己不能改变



3 因果律混乱但是满足情感弥补
    a 优越<->自卑->超越
    
    人存活于世上,经常会有一种乏力感,然后为了对抗这种乏力感,有些人会自卑,"啊,比起彭于宴我是这么的丑",有些人会优越,"看那个沙雕,这本电影都没看过",与他人比较是无穷无尽的,这就很神奇,一个立方体的人,为何要用一个特征点去比较

    当你的自卑是试图超越原本的自己,而达到理想的自己,这就是良性的超越

    b 示弱,夸耀不幸,获取特别对待
        婴儿能通过哭声指示大人,巨婴也是,这是利用的人的社会性

    c 权力,获胜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如果掌握一些证据,然后去责难对方,来试图压制对方,实际上正确不是一定要压服对方

    d 横向关系 与 纵向关系
        如果你平等待人,则人人平等,如果你高看或蔑视人,则人人不平等(即使是朋友)

4 课题分离及如何判断是谁的课题。
    学习是孩子的课题,家长只能支援不能干涉(打,骂,表扬,批评),但是能表达自己高兴,喜悦
    当一对恋人,希望对方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需要分离,哪些是自己的愿望,哪些是对方的自由

5 想象的共同体
    能把身边的人或组织,看做有自己的位置,就符合自己想象的共同体,能获得归属感
    获得归属感,而又没有毒的途径,
        自我接纳
            接纳自己的一起不论优点缺点
        信赖他人
            无条件信任他人,即使会背叛
        贡献他人
            因为"我"而为他人做出贡献

6 尝试存在就是标准
    某人的存在就是感到喜悦
    例如,年老之后无法动弹的父母,活着就是一种喜悦








0 个评论

要评论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