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正念?

我们公司的业务之一是推广正念,但是我发现这个概念很迷,看看有没有其他人知道
目前我知道山大师知道的
已邀请: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archering 西凉秋丘

佛法中有一个词——止观。这个词表达“正念”的意思,特别贴切。怎么讲呢?
 
止,就是停下——把注意力放在当下;
 
观,就是观察——“只”用注意力进行客观扫描。
 
深层含义就是——不判断,没有观点,只是默默地观察,大脑神经元没有念头,没有经过任何主观意识的加工,但是大脑又很清醒——这是大脑里观点念头之前一种很微妙的状态。(我在这里的描述,更接近于宗教修行的情况。而正念疗法的要求要更宽松。)
 
比如,“我就静静地看你装逼”——这句话,就有观点、有主观判断,就不是止观,不是正念。再比如,在征服女人中获得存在感,“你可以学学邓文迪”等等,很显然就掺杂了很多很自我的主观想法,甚至代入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就不是“还原事物本来状态”的正念。再再比如,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体会、观点,来看待事情,父母认为我在教你领悟现实“是为了你好”,而孩子认为父母瞧不起他甚至痛恨他,这当然也不是正念。
 
美国“正念减压疗法”创始人乔恩·卡巴金博士,给“正念”下的定义是——一种有意的、不加评判的注意力放在当下时,所产生的那份觉知。(注:本定义来自——正念训练师、卡巴金博士的中国教学伙伴、牛津大学正念中心访问学者、加州健康研究院正念学院院长、加州执照临床心理学家童慧琦女士。好长……啊,囧)
 
总起来,正念的重点在于——当下、不加评判、觉知
 
我个人觉得,“止观”这个词更贴切、更直观;而“正念”呢,可能更加脱离宗教、更加靠近科学一点,更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
 
英文词是“Mindfulness”,我们看字面意思是——充满理智,是“留心、警觉”的意思。中文把它翻译为“正念”。
 
研究意识的科学家认为,警觉是觉醒的状态,下一步就是注意——把大脑资源集中在特定信息上,警觉、注意是产生意识的前提条件。显然,警觉只是觉醒、觉知的状态,还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某个信息上”。而有一定成就的正念,应该是警觉的状态。
 
但是,人们不可能一下子达到这种状态,必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而正念疗法,刚一开始时,要求必须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安放在某个地方,比如呼吸训练、身体扫描等等。而佛法修行里面,除了上述这些安放方法之外,还有观想佛菩萨圣像、诵持佛菩萨圣号等等。——本质上,是对神经回路进行驯化。
 
其实,目的都是一样的。而佛法修行里面的信仰,还有培养人们慈悲心的目的。在正念疗法里,也有这种训练——帮助人们改变错误的观点,培养无边界、完全开放的爱心。这是一个大课题,是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的。这个后面会谈到。
 
回到正题。我们说,正念就是警觉的状态。
 
警觉,用科学语言来描述,就是皮质和丘脑网络中神经元达到了一定的兴奋程度,即脑电信号达到了一定强度。神经元有一个小小的激活,但开始时你要控制它,避免它过度活跃。过度活跃的后果,就是我们平常那些连绵不绝的杂念,所谓“念念相续”。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要控制念头而不让它过度活跃呢?
 
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99.99999……%的念头,都是无用的,甚至很多都是有害的。你看,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被信息海洋所淹没、所轰炸,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情绪压力。“看看你都被同龄人甩得多远了”——这样的念头和思考,有什么意义吗?除了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和焦虑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而我们大脑不断产生各种杂念的机制,是进化的结果。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这种机制曾经有效地帮助人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社会化的群体生活中,更好地求生存、求发展,而我们的大脑也得以不断进化,创造、积累了辉煌的文明和知识。
 
这里,咱们再借用意识科学研究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大脑神经元有其自主性,会随机自我激活。当你集中注意力或者静坐时,会发现自己的大脑天马行空、念头纷飞,“扶摇直上九万里”那都不是个事。
 
再叠加当今时代的信息轰炸,更是雪上加霜。信息垃圾、念头垃圾污染严重的情况,就是剧烈的内心冲突——神经症。这是“寻找灵魂的现代人”面临的严峻考验。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不再为获取信息而发愁,反而要学会控制信息量的摄取,学会管理自己的念头和思想,使意识(情绪)保持在一种平和、安然的状态,从而减少甚至消除不必要的心理“垃圾”,更好地投入到最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的生活和事业中。所以,龙哥说——正念是大脑的一种垃圾清理机制,是有道理的。
 
我们再也不可能回到那种“鸡犬之声相闻”的小国寡民状态,每个人都被裹挟着嵌入了全球化、网络化的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状态。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正念减压疗法”应运而生,从宗教修行中脱离出来,正在成为西方学界、企业界的一门“显学”。
 
现在,不仅西方学界在研究这个项目,英国和美国还把正念练习应用到教育上,英国议会从政府层面进行推广,而谷歌等一批企业、硅谷一些企业家也都在身体力行这个练习方法,希望能借此改善自己的身心状态。
 
下面,既然有这个机会,我想简要介绍一下其科学研究状况和宗教修行方法论。
 
17世纪第一个十年,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一年内有了6项前所未有的、震撼人心的改变人们宇宙观、世界观的天文发现,人们也由此窥见了浩瀚银河系一千亿颗星星的共舞。20世纪,功能性磁共振仪器的发明,使人们得以窥见人类大脑内近千亿个神经元的共舞。
 
实验发现,在没有任何注意力的时候——大概就是警觉、正念、止观的情况,人的全脑神经元会进入一种同步激活状态。这种状态,和藏传佛教修行者静坐时的大脑神经元状态一样。再一个,“双目竞争”实验说明,在一个确定时刻,人只能注意到一个信息点——只能看到眼前两张图片中的一张。而在没有意识关注——没有注意力参与的情况下,大脑神经元会同时处理这两张图片,而不再有竞争的情况。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耐人寻味的事情。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当你真正处于正念的状态——你会警觉到更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又不会对你造成不必要的干扰——过度主观。这不就是精英们孜孜以求的状态吗?当你能娴熟地进入正念状态,再能自如地把注意力拉进来,你就会获得一种很高效的身心工作状态,也会更容易地进入心流状态。而且,不仅没有任何副作用,还可以带来很多正能量。
 
由上可知,所谓“正念”训练,就是学会管理自己的念头、思想和情感,找到和拥抱你的内在自我。再具体一点的情境化说法就是——摒除主观的自我观念,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更清醒、更全面地认识它。而这,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可以训练出来的能力;更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可以通过练习而达成的开放、接纳、耐心、非评判的平和态度。
 
我一直觉得,佛陀是一个极惨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极度不安,充满了难以解决的痛苦冲突,所以他才能抛弃一切,如此决绝地踏上九死一生的修行之路。成佛——成为觉悟的人,是他给出的终极答案;而正念,只是一个开始。基督说,人都是有罪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杂念、妄念)。这该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据说,当年有领导邀请南怀瑾参加第一次世界佛教大会。南公回应说,我不信宗教,只信睡觉。还有一件事——南怀瑾非常反对佛学学术化。为什么呢?所谓学术化,就是只研究其中的学理。而这,就失去了佛法本来的意义。对佛法的发展来说,是南辕北辙。佛学,是需要在人生中、生命中去身体力行而体悟的,绝不是空谈阔论。正念亦如是。
 
在正念的高级练习中,有一项——慈心训练。就是训练出自己广大的慈悲心——这是一种扩展到所有人、所有生命的爱心,包括爱你自己,甚至爱让你不舒服的人。这是什么道理呢?目的是,要把你平时有条件的爱,训练成广阔的无条件的爱。
 
会得到什么结果呢?(不得不说,我们都是有功利心的哈)。会让你的身心充满友善,光明通透。当然,也就正能量满满了。这是真真正正的正能量——不是洗脑的那种。而从现实功利上来讲,可以培养人的大格局、大气度,让你不再执著于那些过不去的坎,是让你解脱束缚、获得自由啊。当然,对你的人生和事业,会有正向的作用喽。
 
咱们就来简单地看看慈心练习——默念下面这些话语:


愿我平安
愿我健康
愿我幸福
愿我自在
愿我被慈心所充满。


 
同时,进行观想——观想爱你的人在向你发送这份美好的祝愿。连续几周后,开始对他人的慈心练习——向他人发送这份美好祝愿。先从你最亲近的人开始,把他(她)安放在这份美好中,并想象ta接收到了你的祝福。然后,亲人,朋友,难以相处的人,甚至伤害过你的人。但不要选一个曾给你严重情感创伤的人——这种程度的训练,会出问题。
 
对了解一点佛法修行的人来说,马上就会感觉到——这个练习,与佛教修行中的“回向”很相似。是的,“回向”——就是把你修行的功德发送给他人,甚至发送给六道众生。这本质上,就是慈悲心的培养。佛经里说得明白——七分功德中,一分利他,六分自利。这是对你自己有好处的,当然也会对他人有一点好处——至少你会对人家有更善意的看法呀。
 
一个“被慈心所充满”的人,当然会很少有负面情绪与妄念、杂念。=12pt如果有了这份慈悲心,你就会觉知到自己的狭隘,你就能跨越很多过不去的心坎,解开很多难解的心结,甚至能理解和体谅可恨之人的可怜之处,很多事情可能也就迎刃而解了。当形成一个正反馈的循环后,你的人生态度、格局、境界就会很不一样——会有更多的欢喜心,而不是焦虑、不满、愤恨。
 
要知道,神经元是可以驯化的,就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神经回路是可塑的。久而久之,你的神经元活动方式会发生改变,变成人生自然的习惯,嵌入到你的基因、你的人生里,给你送来人生的幸福与欣悦。这不就是福报吗?归根结底,正念练习是解决身心问题的有效方法,尤其在这个时代,我们很多人非常需要它。
 
佛法修行更高级、更深刻。这里,我们需要辨析两个概念——佛法&佛教。佛教,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体系;而佛法,是一种修行方法。正念冥想,就是剥离了佛教世界观、价值观,而只关注人生身心修行的一种方法,这是现代人取其功用的结果。
 
为什么说佛法更高级、更深刻呢?因为佛法修行的最高目标,是觉悟成佛、自由自在,然后会发现“处处都是净土”——我们每个人不都是一堆差不多的原子吗,只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深有浅、对事物的执著有大有小而已。虽然还不知道我们的意识来自哪里,但是依然不影响我们去驯化它。
 
体会一下,怎样才能自由自在?至少要能觉知、能放下,有智慧,然后才是欢喜的人生。禅宗大师铃木大拙说:“这个包含着所有错误、所有罪行、所有恐惧、所有平庸、所有愚蠢的世界,就是智慧光普照一切的无量清净的金莲花世界,但是你必须学会从那个维度来看待它,欢喜地参与到人世的悲苦中来。”
 
这,就是“正念”。正念,就是不和自己过不去的态度,就是“只问耕耘”而不预设期待,就是帮助你放下不正确观念的方法,就是排除不必要的干扰而融入世界的大道,就是点燃那普照一切、无量清净之智慧光的开始。一人一世界,它会由此给你带来一个旷达的人生,一个光明的世界,甚至是一个金莲花世界。

未来已来,不测难测。我们难道不应该有一个更辽阔、更旷达的人生吗?
 

archering - var G_USER_ID = "410";当人使用大脑的时候,倾向于目前认为最相似的答案(可能参考权威,书籍,别人,自己利益)

推荐来自: 山人

一个程序员对正念的理解
一一个传统的电脑来讲述正念的话
正念就像一种垃圾清理机制,一种垃圾清理清理器
允许内存被占用,但是过一段时间就清理掉

我们的大脑是一种化学计算器,是神经网络
需要训练

而电脑程序时不需要训练的,但是要求一定的空间去存储,过去的状态,否则是没有办法分析过去的
电脑程序是有马尔科夫性质,,只与当前状态有关系,与两步前的过去无关,与两步后未来也无关


而人却完全不同,是有记忆的,不是马尔可夫链,
人脑在时空的维度中可以不断迷失
有些人经常活在过去
有些人经常幻想未来
这些人的现在的选择是基于,对过去的后悔,或者对未来的恐惧

而,正念提倡活在现在,
现在是怎么样的,那么下一步就怎么做,
与遥远的过去无关,与未到的未来也无关

而正念是通过感受身体的感受,去暂时释放掉,大脑里面萦绕不散的乱七八糟的想法

然后再回到当前状态,现在(目前的事实)是怎么样的,而不是执着于想法是怎么样的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