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冯大辉的这条微博?

已邀请:

笑悲歌 - 我既没有愁苦到足以成为诗人,又没有冷漠到像个哲学家。但我清醒到足以成为一个废人。 ——Emile Michel Cioran 《眼泪与圣徒》

推荐来自: 琵琶行 Joey 周舟舟 道不远人

问答问题时,首先要对问题进行严谨,系统,科学,周密的分析,查看其中是否隐藏了某些前提或预设,以防止这些前提或预设对问题的回答产生误导。其次,正确的理解问题,区分其字面意思和实际意思,考虑高低语境与社会文化因素,问者的私人信息。最后,要理解问者在表象背后的深层困惑。


问题背景:2017年10月8日,鹿晗表白关晓彤,导致微博瘫痪,万人瞩目。
涉及人物:冯大辉与鹿晗
关键词:大众传播,群氓心理,明星-粉丝,崇拜-迷狂,演员-偶像,娱乐至死,法兰克福学派与社会批判理论,意识形态,存在的遮蔽,行尸走肉,休眠,空心人,非理性-理性,宗教,现代神话,对抗性矛盾-非对抗性矛盾,注意,媒介,舆论,信息社会,信息茧房,日常生活的突围,无聊,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


这个问题以疑问的形式呈现,然而结合问题背景,可知这个问题是一个反问句。意在表达鹿晗不过是个偶像艺人,没有优秀的演技或代表作,却因为一个表白微博引起微博瘫痪,万人瞩目。冯大辉的心中可能是五内杂陈,困惑与不屑,疑问与惊讶交织并存。


这类问题的表象与深层困惑自文化工业出现以来,早已是老生常谈,平淡无奇。一时的喧嚣过后,又是一番重演。轮回往复,永无救赎。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甚至这种问题的回答毫无价值,粉丝看不到,能看到这种回答的人又不需要。对此,我只想说: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在为自己的余生负责。
 
 
当今的大众英雄不再是拥有强权的人,比如帝国缔造者、发明家或者颇有成就的人。我们眼中的名人是电影明星和歌手——那些漂亮而悠闲的人们,他们宣扬一种快乐哲学,远离规训与劳作。鹿晗即是我们现代社会的英雄与神灵的典型代表。对娱乐明星的崇拜与迷狂,实质上是一种主体性的让渡;是自由意志的软弱和无能。真相如此,我们必须勇于承认。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archering Joey

这是1年前我问的一个问题。今天算是自问自答吧。既然问了个人的看法,那就聊聊我个人的主观看法——以下纯属个人主观意见。
 
0.不少人的应激想法
我知道,肯定有不少人会有以下这些想法:这是眼红了吧;这是酸酸的嘲讽吧;……。就不一一列举了。这种生物本能应激性的反应,应该是有不少的。有例为证:比如,网上就有人在关于范某冰偷税逃税的文章下面,进行了这样的评论——人家是靠自己的本事挣钱,你有本事你也去啊,你这是眼红人家。诸如此类,你懂的。
 
再进一步来看,可能会有人认为:这说明人家有热度,这本身就是价值;这么多人关注、点赞,你还要嘲讽,这就是你的问题。——这些都是所谓政治正确的看法。正如民族主义一样,自从媒体发达之后,多少人被所谓的“政治正确”所绑架,甚至这种“政治正确”把国家推进战争的深渊。如同上面这位答主笑悲歌所说,这是一种主体性的让渡。
 
好了,关于应激性的想法,就讨论到这里。
 
1.从现象中可以看到什么?
当时,鹿晗的微博万人瞩目,甚至一度导致微博运行不畅。这是一个现象——足以引发人们思考的现象。在这个时代,互联网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五花八门的价值观,每一种观点、方式,都有很多人拥护。很多人心甘情愿地被收割,虽然可能被收割的只是对ta本人来说没什么价值的时间。
 
2.微博隐含的潜台词
臆测一下冯大辉先生的观点或者价值观。他在发这条微博时,是怎么想的?他有没有不屑,我们不知道;但,我想,我想,我想,他应该是没有困惑的。
 
理由是:他本人是计算机技术专家,曾任丁香园CTO,现创立公司“无码科技”,有自己的产品和创业成果,有自己的内容作品,他公认的代表性文章是《书写历史的甲骨文》,并早在内容领域火爆之前,就开始通过邮箱做付费订阅内容了。这样一个经历丰富、正当壮年并依然生机勃勃的中年男人,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是不会有什么困惑的。
 
另外,应该有很多人从冯先生的这条微博中,get到了淡淡的嘲讽。之所以说是淡淡的,我以为,嘲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这条微博体现了他的某种价值观,他只是顺手在微博上,借此表达了一下自己的价值观主张。
 
3.众说纷纭的价值观问题
价值观是一个坑。在现代社会里,很多明智的人对此避而不谈,因为千人千面的标准,会引发无休无止、毫无意义的争论,甚至有人被人身攻击。价值观真的没有标准吗?或许没有。但是,如果你只要承认有普世观念存在的话,如果理性分析真的可以追溯到人之本质性存在的话,那就不能说没有标准。或许没有世俗性标准,但也一定有普适性的最高标准,虽然这个最高标准在将来有一天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但至少在某个阶段内是存在的。
 
4.作品不是固定的
看到鹿晗这个名字,人们首先想到的作品是影视作品,这可以理解。再深一点,是足以证明其艺术价值的影视作品。但,如果我们广义地理解,作品应该不止于影视艺术作品。具体到鹿晗来说,假设他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去做了某件对于社会有贡献的事情,公益也好,教育也好……等等,都可以算是他的作品,哪怕他在影视表演上并没有达到多高的水平、没有什么影视代表作,也可以成就一段佳话。
 
扩而论之,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首要的是谋生。在解决谋生问题之后呢?可不可以这么说——如果只是吃喝等死,那其实是早就已经死了。我猜想,应该会有很多人同意这个观点。但,你说,那也不一定,我为什么非要有什么作品呢?我就是吃喝等死,我就是佛系不行吗?当然行,这是你的权利和自由。
 
但是,佛陀也是有作品的,他的本意是改造自己,自己就是自己的作品。后来,佛学成了他的作品,不是他原来的本意。另外,心理学大师荣格当然是有作品的,并且是有很多作品的,但他的本意也是解决自己的困惑和问题。
 
5.什么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作品
你当然也可以说,我有吃有喝,不愁生活,我的作品就是我的孩子。我想,或许大仲马有资格说这样的话,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资格。我们连自己都没活明白,遑论孩子的事情——况且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好,退而求其次,你说我自己就是自己的作品。这个,自娱自乐就好了,只要不危害社会,怎么样都行。
 
上面标粗了两个短语——有价值、有贡献。假设一个程序员,他构建了自己的代码库,或者完成了一件有价值的创新,这些事情是可以写在他的简历里的,是永远随身带着的,走到哪里,都会承认他的价值所在。这就是他做出的贡献。如果不能被承认,那可能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那就不算是他的作品,最多是半成品甚至是废品。什么意思呢?任何一个职业、一个岗位,都可以有自己的作品,只要你想,并不惮于困苦劳作。
 
从广义来说,一个人的影响力算不算是作品?按照冯大辉的价值观来说,那要看他的影响力有没有带来正向的价值或者说贡献。人是社群动物,人类社会是社群性存在,根本上是依靠社群的力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一个庞大的社群中,当然会有个人机遇,甚至是投机取巧、巧取豪夺、歪门邪道,但算不上正向的促进力,对整个社群来说,没有价值,没有贡献,所作所为算不上作品。
 
6.作品对于个人的价值和意义
一个人活在世上,不一定非要有作品啊。这话没有错。对大众来说,谋生都已经殊为不易了,哪里有那么多创造、那么多作品?是的,首要的是谋生,是繁衍、是生存。但生存之后呢,应该还有一个发展的问题吧。
 
吃喝等死是个人选择,没有对错。你大可以高高在上地讽刺挖苦。但,还是有些人不满足于这些,他要发展,要创造,要选择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创造性生活。
 
而一个人一旦选择了这样的人生方向,那就完了。整个人都不好了,都会发生变化,生活中将会面对更多的麻烦和问题,不得不逼迫自己去考虑更多的事情,不得不逼迫自己做出选择和取舍,很多人会有一个痛苦的阶段。但,同时,也会开始曲折地成长,更快地成熟,离自己的自性越来越近,但肯定不会变成一个无聊的人。
 
这里不是要弘扬某种价值观、非议某种价值观,没有这个意思。任何价值观都是个人的选择,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在社会里可能一个浪花都翻不起,但对个人、对人生却意义重大,影响方方面面,不仅是生活,还有家庭、朋友圈。
 
我们常说,认真的人最可爱,专注的人最可爱。这个人,有时候是男人,有时候是女人。都是成立的,都只是表达我们的感想而已,其实也反映了我们的某种价值观——一种正向的、积极的力量感、价值感、意义感。
 
7.社会价值观
除了上述作品的价值、意义之外,我想,冯大辉可能还有一个社会性的价值主张(观点),就是公平问题。
 
我们都知道,现在演员的高片酬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如何来看待?我也不知道。如果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可能有人会说这就是公平的,因为它吸引了最多的注意力和流量。比如,NBA的商业化繁荣,一直是被当作正向的商业故事来讲的,我们还没有看到社会角度的看法。只要有流量,就是有价值——好像我们只能保守地限定为商业价值,比如某著名公号的情绪煽动,除了给她本人带来商业价值之外,我们看不到其他的价值。但,即便是NBA,也不得不开始考虑自己的社会价值问题,并做出调整,且不论真诚与否吧。
 
这是劳动、贡献、收入分配的老问题。我想,这里有冯大辉自己的主张。
 
以上,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是我对冯大辉这篇微博的主观看法,欢迎批评、指正和讨论。
 
 
 
 
 
 

伟强 - 论道 #732 用户

推荐来自:

其实我也不知道鹿晗演过什么电影,唱过什么歌曲。
当然了,如果打开百度搜一下还是可以马上就知道的,可是并没有什么动机让我这么做。
 可以大致分析出来一些意思,比如他对于流行文化的厌恶,关于粉丝经济的思考。
其实最早知乎对于娱乐圈也是很厌恶,很少有娱乐圈的消息,但是后来娱乐圈的消息就很多了。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