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实话?
据说,德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八九岁的时候,曾经伫立在门前长久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谎对一个人有好处,为什么他还应该说真话?”
对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想不通。搜索过后,也看到很多不同的观点,但我没有找到一个可以说服我的。
比如下面这些观点等等
所以想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和回答
对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想不通。搜索过后,也看到很多不同的观点,但我没有找到一个可以说服我的。
比如下面这些观点等等
“说谎对自己有利,我可以说谎。而事实上,你知道说谎本身是坏的,不论说谎的结果如何。 说谎不仅是对别人的不诚实,更是对自己的不诚实。换言之明知道什么是对的,却还要做错事的,这首先就是对自身原则的一个挑战。”
“人是趋利的。说谎是一项短期的活动,而太多的经历与教训告诉来者,为了完善这个谎,我们需要付出过多的代价;或者是这个谎被拆穿后,其带来的弊是远大于利的。出于一种安全思维,人会尽量规避说谎带来的弊。”
所以想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和回答
7 个回答
神官再世 - 我的思想是自由的。
推荐来自: 何金水 、黑白 、大百香果 、道不远人
对于撒谎利弊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考虑:
层次一,对我们当下是否有利?最简单的例子当属考试作弊。加入一种考试作弊行为被保证不会发现,绝对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去做,因为作弊意味着更优秀的纸面成绩,更优秀的纸面成绩又意味着更高的竞争力——这无疑是对我们短期内升学、炫耀很有利的。但如果在一些撒谎风险极大或撒谎收益很小的情况下(比如犯罪后应对警察的审讯),选择说实话的人就会多很多。而在另外一些风险难以评估的事情上(比如逃不知名公园的票),人们的行为则难以预料了。道德、法律层面的约束和威吓在这一层很有效果。
层次二,对我们长期是否有利?同样是考试,一些人在明明可以作弊的情况下选择的自主答题,这在相当一部分上可以说是考虑到长期利益的结果。比如说大考前的模拟和日常听写,其目的更多是检验、评估我们的学习成果。如果不作弊的话,完全可以通过这一场考试来巩固自己的知识,长期上是有益于提升我们个人能力的。同样的,另一些看上去短期有益的“不撒谎”行为(比如在潜规则盛行的企业内直接举报侵吞奖金的上司),这些人则会选择为了自己长期的利益而“撒谎”。道德对他们只有有限的约束。
层次三,对社会,或者说我们的后代(我之所以把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其本质是认为一个人维护社会上道德的本意是维护自己出现在不同阶层、性别、职业上后代的权益)是否有益?同样是作弊的例子。在坚持不作弊的人之中,还有一部分人:他们考虑到自己作弊的行为虽然不会被发现,但这无疑会助长作弊这种行为。长期以往,作弊所导致的人才流失的后果需要所有人共同承担,而对于企业主管或学术研究者来说造成的危害反而会更大。出于对未来和自己后代不确定性上的考虑,这些人会选择不作弊。该层次的人往往会出于大局来考虑一些问题。对于他们,道德并不具有明确意义。
所以总体上来说,我们选择是否撒谎是出于对自身利害的考虑而非单纯谎言本身。
bing - 真诚
推荐来自: Echo 、伪文青 、道不远人 、三岁
1.说谎:存心误导别人的有意行为,事先未透露其目的,并且对方也没有明确要求被误导。两种主要形式:隐瞒(省略真实的信息)、捏造(把假的信息当成真的说出来)。(参考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0%8E%E8%A8%80)
2.利益:包括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他人利益)。
题主的问题: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实话?
问题分两部分:1.说谎有时候会对自己有利;2.对个人有利时,不用说实话。
问题的第一部分肯定是没问题的,说谎有时可以获益。比如我去年国庆在一个小县城骑电动车时,不小心擦了一个黑社会大哥的丰田汽车,刮了一点漆。当我被大哥威胁着要赔钱或被打一顿时,我说我是不远处一中学的学生,没钱。其实我都读硕士了,只是个子小人也嫩。鉴于中学生身份,大哥放了我一码。
关键在于第二部分。答主觉得此问题隐藏了一些信息。首先个人是社会集体中的一员,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无法完全脱离。其次,获得短期利益不代表获得长期利益。本题假设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脱离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是脱离的。那撒谎对个人有利当然没必要说实话。
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不用说实话。这个是一种片面和局部的思维观。关于完整的思维观是如何的,神官在世和上官大人稍有提及,答主本人知识有限,无能做进一步扩展。歉意!
行云流火 - 前端工程师
推荐来自: 原宪 、魏晴晴 、灰机无邪
所有人生下来都是自私的 ,都只会为自己考虑,每个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自己有利的,即使这件事对其他人也有好处,那也只是副产品。
比如,孝顺父母,你孝顺父母可能是因为你觉得这样心里会好受,获得满足感,或者觉得不孝顺的话会有负罪感,为了没有这种负罪感,你才会去孝顺父母。
比如,你捡到一万现金,如果你觉得获得一万现金的满足感和后果大于你的负罪感和被发现的后果,那么你就会选择自己收下而不是上交。如果你在捡到的时候忽然考虑到我说的这句话,即使心里觉得拿到一万的满足感比较大,但是强行上交,想以此证明我是错的。只能说明,你从“证明我是错的”这件事上获得的愉悦感,或者说心里快感大于你上交的时候心里的那份不舍。
举个极端的例子,一个人自杀,一定是他有足够的理由,让他认为,自杀对自己的好处多于继续或者的好处。
所以说,我认为一个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心里衡量过以后,选择了对自己最好的一条路(最好不一定是指物质的,而是方方面面,上面也说过了,“证明这个论点是错误的获得的愉悦感”也是属于筹码的一种。)
因此套用上面的问题,选择说不说谎不一定是和切实利益有关,有可能是脑子里觉得,后续后果严重,才不说谎,也有可能是负罪感的原因,但是一定是(决定说谎的想法)让人感觉比(决定不说谎的想法)更爽,才会决定说谎。可能说谎没有利益可图,但是有些人能从说谎这件事本身获得快感,纳特也会说谎。。
这样说上去不知道有没有人懂,我稍后画一份图出来。
因为我说了这么多忽然发现我的这个论点还有些需要修改的地方。
更正:不是有必然的联系,而是取决于
最后再加一句,如果说谎让一个人心里的快感大于了他不说谎心里获得的快感,那么他一定会说谎。
阿吉nico - 生命是一场修行,思考是一种乐趣
推荐来自: 亦可喜 、原宪 、道不远人
1、这里判断的“应该说真话”是指单次行为的判断,还是长期行为的普遍判断?
2、每句话背后可能都有潜在的价值观前提。这句话的潜在价值观是:如果一件事有好处,一般来说就应该做。即功利主义。
3、在“为什么他还应该说真话”中“应该”一词具有道德上的判断(意为:有义务做什么),而不仅是对行为倾向的预判(意为:未来肯定会做出某种选择)。正是因为“应该”具有道德判断,导致了问题呈现的思维矛盾。
4、提问者的矛盾纠结在这里:说谎是良心上不应该的,因为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但说谎有利就符合功利主义,功利主义也是行为准则。因此矛盾纠结在两种行为准则的冲突。
所以,看透了这几点,我发现其实这个问题是在问当功利主义与道德准则发生矛盾时,应该听从哪一方。根本上说,道德与功利主义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可参见穆勒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现实中,单次行为和普遍行为的判断可能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单次行为之间也可以做出不同选择。具体如下:
一、从社会规范而言,道德应高于功利作为普遍行为准则。我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进化选择的集体智慧,可以保护人类整体的、长远的利益。功利主义行为只能作为例外,是单次的、少数行为的标准。当道德失效,功利主义成为普遍法则时,功利主义反而无法获利了。例如说谎有益是因为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候都说真话;假设大部分人大部分时候都说假话,那么人就处在互设心机的阴谋之中,说谎的收益就大大降低。这个也可以用制度经济学来解释,我不是专长。大概就是规则的透明和稳定导致了交易成本下降对大家都是有益的,阳光规则之下的少数“非法”行为可能获得极大益处,但非法行为危害规则时则大家都受损。
人如果从自以为理性的短期决策出发,可能会认为功利主义会给自己带来好处;然而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如果每个人都撇开道德和法律,从个人功利角度来决策,每个人都会受损失。
二、从单次行为和个人决策的心理过程而言,我基本同意前面几位对利益衡量的分析,因为人大体上都是自私和功利的。应该管理心理学也有类似的表述,决策=利益-损失。当然,这里有个前提(每种说法都会有价值观前提,一定要注意到),就是功利主义、经济人假设。并且道德也成为了一种心理上的利弊体验,从而也纳入这个公式中进行决策衡量。如果一个人更加重视道德,那么说谎的心理损失就更大,他更不可能说谎;相反则更重视实际收益,更可能说谎。
总之,个人单次事件(短期决策)是否说谎并不仅仅取决于“实际上”的好处,而取决于整体利弊的衡量,其中也包括道德感带来的利弊。所以,如果说谎有好处(净收益),那么他“未来很可能选择”说谎。但如果从长期和人类普遍行为准则而言,说谎对人的好处是短期、局部的,更应该遵守道德。所以即使说谎此时此刻有好处,但他依然“有义务”说真话。
————————————
@神官再世 @行云流火 @bing @上官大人 等人基本都从功利主义的利弊出发,并且对长期利益短期利益进行分析,我认为是基本符合事实的。但是这展示了当前我们社会普遍的功利性,将道德也纳入功利角度。虽然在学术上这也是可以的,但如果社会人人如此理性,道德的力量其实就大大消弱了。若个人理性高于集体道德,则出现损人利己和公地悲剧。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信仰”道德、实践道德,相信道德是具有集体理性的;而不是对道德的行为加以短期的理性分析,再去选择是否实践它。
尤其是@行云流火 ,我想对你说,也许你认为人只有自私和经济理性。但是自利与利他都是人的本能。第一,人有共情心,看到别人受苦会有感同身受。不要告诉我你看到杀人、烧人的场面是心如止水的,甚至是高兴的。正是因为共情,才会有不忍,有道德感。第二,爱也是人的本能。得到父母、亲朋的爱,你也会止不住想去爱他们,甚至不考虑自己(关于道德起源于人的感情有些哲学书的,本人不记得了,这个网页可以参考 http://www.guokr.com/article/439092/
当然,你也可以说不忍的时候是为了结束自己心理痛苦;爱别人的时候是为了得到心理快感。虽然也对,可以解释。但是,这么一说实际上否定了利他、共情和爱心的存在,将之归为自私。因而是不公平的。自私的心理快感与利他的心理快感不是相同的。你以及很多人其实是当前教育的受害者,仅仅接收了功利主义的哲学。
上官大人 - 我会养一只阿黄。
推荐来自:
说真话是最不费精力的。
说谎话,除非脑残,总会想法说个没什么破绽的谎言,然而一旦被人抽丝剥茧,极少数人能做到天衣无缝,最后总是能真相大白。(当然有的谎言,你找不到证据证明是谎言,但是你知道是假的)
即使没有人追问,但是谎言一直都在,以后只要提起,你都会紧张,等于埋着“地雷”,“地雷”越多,生活中你你就约拘谨,哪怕别人其实已经忘记/不在乎,但是你依然紧张兮兮的会有意无意规避,心累。
哪怕你说的谎再完美,骗过了所有人,但是你自己知道,那是一个谎言。
可惜没人从不说谎。
伟强 - 论道 #732 用户
推荐来自:
现实世界很复杂,没有人可以完全确定某一时刻到底是说谎好还是说实话好,在权衡利弊的时候,说谎和说实话都可以带来不同的好处和坏处。致使有人说谎有人说实话。
所以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还不选择撒谎,是因为撒谎对自己有利,也很有可能对自己有害。自己又不是先知,不知道说谎之后到底是对自己有利呢,还是对自己有害。所以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之上,有人说谎很好理解,有人说实话也很好理解。是自己跟自己「赌」。
回答一下问题,如果现实世界是确定的,说谎对自己有利确实没必要说实话,但现实是不确定的,所以说谎不一定对自己有利,很可能有很大的害处,致使有人说实话,有人说谎。
路人蝙 - 品庶每生
推荐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