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律,仅仅依照每句字数填写的“词”,可以算作是词吗?

小的时候,跟爷爷学填词,爷爷对格律要求很严格,基本每个词牌,对每个字的平仄都有明确的要求。以“破阵子”为例,其格律为:
 
中仄中平中仄 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 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平(韵)
 
其中的“中”表示可平可仄。
 
然而,徜徉网上,拜读了很多现代人填写的所谓“词”,仅仅是勉强依照每一句的字数,对齐了几个韵脚。
 
这种行为,可以算作是填词吗?
 
是词的发展?
 
大家怎么看?
已邀请:

芜城 - 性凉情薄。

推荐来自: 山人 Joey 道不远人 长风 左手之影

不算。
最多可以看。不能唱。
古代的词那都是叫歌之,是用来唱的。
词不叫作,叫填。有谱。
词谱严格说是歌谱,所以是倚声填词。
区别是壮汉执板,还是娇娥舞腰。
音韵之美是汉字一特点,何必空掷呢?
真正填词者,按词谱来是基础,再谱新声的有,不多。今人恐难做到。
而今风流荡尽,很多词不如说曲吧……
曲的自由度未必比词高,只是简单,直白,朗朗上口,曲牌名更多。
我颇爱填词,必翻词韵,倚声而填。否则,不如称之为断句吧。
ps,我很不理解现在很多创新,锐意今古,文学形式要发展,也一直在发展,但不应该随便简化前人,甚至误读前人。发展要在继承的基础上。

特不深沉 - 媒体人,喷一切

推荐来自: 眺望天下 亦可喜 山人

在现在看来当然就不算了。
如果在古代,作为一个受过非常好训练的人,精通音律,那么你创作出一个以前从来没有的词牌,自然也是每一句都“不合原有的格律”,不过因为你的作品足够好,大家认同,就会认为这是你的自度曲,那么就变成合律的了。姜夔、周邦彦都是这样的人。
举个例子,比如菩萨蛮和卜算子都是双调44字,那么先出的菩萨蛮,后出的卜算子,按照你说的,卜算子每句都和菩萨蛮不一样,但是这也不算出律,因为大家认可了这个词牌。至于暗香、疏影就更是这样的了。

锦瑟 - 举目望日,不见长安。

推荐来自: 不见长安 道不远人 山人

古代人作诗作词,往往都是真的为了作诗作词,然后把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追求韵律,认为这样才算诗词。
可是现在的社会以及文学的发展,很多人还是很喜欢诗词,古风韵律,但是现代的人往往注重的是情感,然后才是韵律,或者说不一定非要成韵律,有时候,完全是为了字数工整,才那样填词,表达的是自身的情感。
事物都在发展变化,文学也是,为什么非要按照古人来?如果我们是古人,没有韵律,那么,后辈人岂不是要跟着我们没有韵律,然后在这里问诗词能不能有韵律,所以说这是一个发展怎样看待的问题,没有必要完全遵守,当然,个别情况除外。

长巷

推荐来自: 眺望天下

这种行为算是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必然产物,着实为一种填词,现代人更注重表达自身情感,不愿被条条框框所束缚,于是在格律与意境之间选择了意境
而且这与当代义务教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今的教师更加侧重意境的分析,鲜有布置作业告诉大家回家来一段
“平平仄仄平平仄
好聪明的中国人 好优美的中国话”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素,导致国民偏重意境,而非格律。
这般年代,
如此人心,
所谓的词,
所谓的诗,

必太
认真呢
一本正经
回答的长巷
中学时候,
跟老师
学现

诗她
告诉我
们把散文
一句话一段就行了
于是我在豆瓣阅读放的两本书里面造了好多古谣,去看看呐https://read.douban.com/column/2976166/
(๑>◡<๑)

李嫣然 - 要啥啥没 爱咋咋地

推荐来自: 眺望天下

不算,没有词格没有韵律光凑字不能算是“诗词”。
古时候人家写诗就是写歌,类比一下歌曲的歌词没有韵脚没有词格唱起来该有多拗口。
叙事诗另谈,那不用押韵也行。

诗酒趁年华

推荐来自: 长风

当然算啊:
破阵子
英语数学难做,初二我学填词。只要字数凑的齐,一天能写三百篇。也算古风诗。
平仄全部不会,古韵更是难学。押不押韵我不管,谁人阻止我装逼?都是老学究。

诗也是啊,不信你看:
七言绝句真好作
只要字数一样多
平仄意境不用管
顺口就算押韵了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