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了“图灵测试”的机器就能称为“智能机器”吗?

“图灵测试”是指:一个测试者向一个机器和一个正常人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果根据双方的回答,测试者不能判断出来哪个是机器哪个是人,则这个机器应被视为有智能。
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想知道图灵给“智能”的定义是否合理,仅令测试者无法判断它是人还是机器的机器就可以被称为“智能机器”吗?另外,现在有没有哪些机器已经可以通过“图灵预言”呢?
已邀请:

孙傲之 - 民主社会主义者,支持马克思主义伯恩施坦路线,极客,Google粉,Android粉。

推荐来自: 霁雪 Joey 亦可喜

这涉及到了「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这两个概念。
 
图灵测试只能判定一个AI具有「弱人工智能」,而无法判断是否具有「强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指的是一个机器「看起来」拥有与人类相同或者超越人类的智慧,而「强人工智能」要求机器「真的具有」与人类相同或者超越人类的智慧。
 
关于「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的问题,有一个著名的哲学问题叫做「中文房间」。
 


中文房间的實驗过程可表述如下:
一个对汉语一窍不通,只说英语的人关在一间只有一个開口的封闭房间中。房间裡有一本用英文写成的手册,指示该如何处理收到的汉语讯息及如何以汉语相应地回复。房外的人不断向房间内递进用中文写成的问题。房内的人便按照手册的说明,查找到合适的指示,将相应的中文字符组合成对问题的解答,并将答案递出房间。
约翰·希尔勒认为,尽管房里的人可以以假乱真,让房外的人以为他确确实实说汉语,他却压根不懂汉语。在上述过程中,房外人的角色相当于程序员,房中人相当于计算机,而手册则相当于计算机程序:每当房外人给出一个输入,房内的人便依照手册给出一个答复(输出)。而正如房中人不可能通过手册理解中文一样,计算机也不可能通过程序来获得理解力。既然计算机没有理解能力,所谓“计算机于是便有智能”便更无从谈起了。


也就是说,通过了图灵测试的AI具有的「弱人工智能」只是让它「看起来具有与人一样的智能」,但是我们却无法知道机器是不是能确确实实理解问题。但是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是否具有智能」。这看起来是一个非常荒谬的问题,但是反对者确实讲出了他们的道理。


所有人都认为人是拥有智能的,而人的智能决策来自于脑细胞的电信号转换,每一个脑细胞并不理解单词的意义,只是简单的缓冲、传递或抑制一个电信号,脑细胞创造了语法规则,创造了决策策略(相当于规则书与不懂中文的人),但是它们并不懂每个单词的意义。而人类却显示出与人沟通的能力。如果按照希尔勒的观点,人类是不存在认知能力,这与事实是不符的。


 
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神经元问题」。「如果人类能制造出与天然神经元具有完全相同的功能的的人工神经元,并且把人脑内的神经元一个一个地用人工神经元替代,最终,人的外在表现与之前不会有不同。但是,这个人还有没有智能?」
 
也就是说,人类现在连自己有没有智能都不能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讨论机器的智能是不现实的。而人类制造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为自己服务,因此从实用角度来讲,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的区别不大。
 
只是,如果我们将来真的能制造出具有和人一样的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我们真心对待它们,最终科学家经过研究却告诉我们他们所拥有的只是弱人工智能,相信许多人是会崩溃的吧。
 
 
注释:1.引用部分来自维基百科,依据CC BY-SA 3.0协议共享。
    2.本文所说的「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用的是约翰·罗杰斯·希尔勒的概念,和维基百科中的「强人工智能」这个条目的叙述对象是不一样的。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