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calychang - 数据分析
推荐来自: Joey 、秋风暖暖 、天泷叔燏
麦冬
推荐来自:
博学明智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个回答
calychang - 数据分析
推荐来自: Joey 、秋风暖暖 、天泷叔燏
内容(1.这人是谁?2.什么事?)——决定舆论大体导向:好or坏
覆盖率——决定影响力
-----------------------------控制舆论的角度-------------------------
基本假设,除了喜闻乐见的丑闻以及诺奖这类。事情不会无缘无故传播,一切都出于某一方的利益,谁能抓住自己要的内容(利用信息不完全)以及覆盖率,舆论就可以倾向谁。
-----------------------------民众的角度-----------------------------
eg:某明星因吸毒坐牢等事件,不断被爆黑历史,攻击很严重。
(以下数字为假设)
这个消息的覆盖率,在全球达到50%,美国地区90%以上,偏远的国家30%。
如图,13%+5%的负面评价 对抗 3%的正面评价(这个少数的群体刻意去搜就找得到)
重点来了~~作为个人能接收到以上少的一部分信息,但是呢,并不是同比例压缩,而是基本都属于13%+5%的内容。
所以你看到的“似有若无的缺点却让相当一部分人跟风对于明星不断攻击”并不完全真实,攻击的根基(5%)基本都是写手引导的,很多人(13%的一部分)根本不在乎这件事,只是简单的跟风:和你一样被动接收的都是负面信息,TA这么不好,言论自由,附和一下。(说不定还觉得自己蛮正义的23333)
以上啰嗦了一堆,“请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舆论引导。”
QA:举例中,内容1.这人是谁,好像影响并不大是不是?估算的比例基本是看事。那为什么1.也很重要呢?
唔……当网上5%专业黑被干掉,13%的负面活跃者再干掉一小部分,13%里剩下的人看正面的东西多了,也会随着留言评论了~好事会传播很快,坏事很快就会消失。
QA:没有以上权力怎么办?拿另一件正面的事来压,不管是公开致歉营造大气的人格魅力,还是声泪俱下博取同情,或者干脆消失一下,新的事件会改变以上50%的舆论组成比例,唔,此部分的博大精深延伸出来一个职业:危机公关
麦冬
推荐来自:
希望,羡慕,渴望成为那样的人
希望通过对知名人士的评价而获得满足感
心目中希望他们是完美的,而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而发泄
博学明智
推荐来自:
喜欢的人不管什么缺点都不是缺点,
不喜欢的人不管什么缺点都是极大的污点。
你喜不喜欢一个人,也就是那个人做的事你看不看得惯,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做,你也不会去留意。
那这么说就很简单了,符合你价值观的人就是欣赏,不符合你价值观的人就是批判。
会有什么难以界定的问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