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个体意识究竟是普遍存在还是只存在于少部分人?

我们大部分人的意识都来自于社会和书本,对一个事物的评价以及表达所谓自己的思想都是来自于社会或前人的经验的总结。一个婴儿如果不受教育他是不会对任何事物有自己的看法或见解的。这样,只有一少部分才是不受环境影响的自我意识,那么这种自我意识是否广泛的存在于人们之中呢,还是说,大家的意识都是对于经验总结后的看法,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够推陈出新以至于影响社会的发展呢?

这里再举几个例子
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就是因为有过经验才会有意识地去害怕。
2.我知道说脏话是不对的这是因为受到社会道德的影响。
3.我知道地球是圆的是因为学过这些已经被前人论证的内容。
4.我提出这个问题也只是在看到他人对于意识的解释之后做出合理的猜测。
人们的价值观(这也是意识的一种)不同基本上是因为我们受到的环境影响不一样。比如从小爸爸就在家里带着我看足球并跟我耐心的解释足球规则以及球员,球队的知识,由此我可能以后也会喜欢看足球,但是有更多的人没有和家人一起看并学习足球,以致他们看足球的时候看不懂很快就会厌烦,以后跟人谈起足球的时候就会说自己不感兴趣。
也许有人会说,我是女生,小时候爸爸天天看足球,可我就就是不喜欢,则可能是因为有更喜欢的节目吸引了你的注意(比如妈妈看的肥皂剧),或者是你爸爸不够耐心(也有可能是解释不清楚),你不懂这些人在干什么,以致变得厌烦。
也许还有人会说足球是男生的东西,我一女生不会感兴趣的。由于当足球刚刚被推广的时候是作为一项运动,而女性在体质上略差一筹就变得没那么感兴趣,这则是物理上的原因,也是受环境影响。


我们不难想出,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意识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但是否每个人都有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意识呢?(我有一点思路,想象力可能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大家如果还没弄清楚我说的个体的意识可以看看问题的评论
已邀请:

archering - var G_USER_ID = "410";当人使用大脑的时候,倾向于目前认为最相似的答案(可能参考权威,书籍,别人,自己利益)

推荐来自: 秋生慕白 Joey Toilii 三岁 冰镇火龙果

题主的问题,我也问过自己,也尝试着自己寻找过答案,目前只能从我接触到的一些知识来回答,可能有点粗糙不成系统请见谅。

人的个体意识是普遍存在,只是由于生活在某个区域的人群生活习性相似,才产生大家意识都是一样的错觉。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
婴幼儿成长过程就能说明问题
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不是通过学习产生的,而是来自于本能,从羊水中出来,离开了舒适的环境,感觉不舒服,就哭了出来,并吐出羊水,第一次呼吸。
14个月大的时候,婴儿的眼光能随着大人的视线聚焦,(共享联合注意力)
慢慢会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来判断自身(肯定与否定)来改变自身行为。
18个月大就能通过模仿来学习,获得知识与经验
两岁就能通过语言处理大量信息
四岁就能理解他人的简单意图,开始分工协作,能与人合作。
人类基本上一生下来就进入社会中,因为人类婴儿都是“早产儿”,绝对要依赖别人才能生存。
因此,表达方式与行为方式都要与生存环境相同,直接形成的‘幸存者同化’(不同即死)。


在某个区域内表达方式与行为方式相同,感觉好像每个人的意识都一样。
但是实际上,随着不同的生存环境,大家的意识都有区别。
古希腊由于在岛上受空间约束,繁殖过多后,资源受限,被迫移民,由于在移民的船上中没有明显的统治阶级,人人平等,形成了最初的民主(原来岛上有优势的人不选择移民这一个高风险选项)
古埃及,由于地理矿物优势,祭师们先获得青铜工具,拥有了绝对的武力形成了神权文化。
而中国晚些(夏商周 )从外部获得青铜技术,由氏族保护者掌握,巫不能用武力控制人群,只能用礼祭祀祖先 形成 道德统治,产生礼法文化
等等
不同的环境,人群有不同的协作关系,最终导致不同的意识形态。

每个个人由于自己的生存环境因素不同有着自己的偏好,但是与自己生存环境下同一批人有着相同的见识。

秋生慕白 - 正在路上的业余撰稿人

推荐来自:

看了三遍话题附加才看懂...
认为题主的思维模式被带进死胡同了,话题附加的内容里只需要第一段就够了。

第二段举例子里所说的,应是指效仿学习良好的前人经验。而不应被理解为“为什么我不能在做新事物之前就知道它的正确做法;为什么我不能生而知一切。”
如果这样想,那么假设题主你是自己话题中的个体意识者,请你忘记人类文明的一切工具(哪怕是钻木取火)自己徒手造一台手机大哥大,而且这项任务很可能比证明地球是圆的容易哦(⊙o⊙)!

第三段足球爱好与否,与一切外在因素无关,喜欢就是喜欢,没有为什么!(同性恋)

正确的个人意识,应该是:在广大群众非黑即白的吉祥物普选大赛中,默默投了票自己最爱的猴屁红。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