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险对冲」这个段子有哪些漏洞?
偶然看到,觉得有一定的意思,想请教大家以下段子里有哪些漏洞。无论是实践上还是名词解释上。目前想到的一点是,老太太无法保证律师会接受赌注。她必须保证总裁接受的同时,律师一定要接受赌注。这个风险非常的大。所以,我认为这个段子的解释不合理。虽然我也不太理解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对冲」。
眼下又出了一个经济新名词“风险对冲”,那什么是风险对冲呢?
一位老太太背包进银行存50万美金,总裁在VIP室亲自接待。总裁:您老一生的积蓄?老太太:哪里?我以豪赌为生,逢赌必赢,刚赢的!
总裁:“不可能!”
老太太:“不信就赌一把吧,明早你的屁股上会出现一个三角形的胎记,赌注就是这50万!”
总裁狐疑不决,望着一袋现钞,决定应赌。
老太太走后,总裁回到家对着镜子检查了好几遍,没有任何胎记,直到第二天约定时间再到VIP室。
老太太早到,旁边站着一个穿着考究的律师。
老太太:今天律师作证检查你的屁股。
总裁:“真是没有胎记,更别提三角形的”。随后脱下裤子,让他们检查屁股…老太太看看:“果然没有,我输了”。
这时律师脸色铁青,不停以头撞墙。
律师:她刚与我打赌150万,说她可以让一个银行总裁当面脱裤子让她看到屁股!”
这就是风险对冲
7 个回答
bloodbath - 史诗级神经病患者、蠢癌晚期、想变胖的瘦子、对一切政治问题么有热情、擅长提供无价值答案
推荐来自:
一是具有实物标的,运用金融工具进行对冲,主要是期货以及外汇风险,比如说我于另一国的某企业交易,结算是用该国货币进行,我的成本是用本国货币衡量,加工过程的成本也是本国货币,那么收益需要加一个汇率风险的变量,为了我的收益,我可以在金融市场做一个该国汇率的单子,来对冲在实际交易中汇率变量因素。
二是金融标的的对冲,例子里不太合适的一点是把金融市场里的工具变成一件事,而在实际的金融市场里例子中的两件事是无法进行公开交易的,因为风险对冲的需求量很大,所以一般要通过公开市场进行,另外,风险对冲的一般收益不会像例子中的那么大,除非极端情况。
最后,举个例子,说一句,例子解释了什么叫对冲,但是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因为假如在现实中,老太太一般不可能骗过银行高管,这个例子是因为银行高管不知道老太太下了个对赌局,然而这个对赌局在银行的风险管控角度来看本身就是很扯淡的,所以这笔交易在实现的概率上十分小。
我给你也讲个笑话,章加墩,笑笑就好了。可惜没人对冲这人的风险。